恭儉勤勞 寧亂靖寇(2 / 2)

陳文帝天嘉四年(563)六月,陳蒨又除掉了對他有擁戴大功的司空侯安都。

侯安都,字成師,始興曲江人,數世為郡裏大姓。自陳霸先嶺南起兵,侯安都就擁兵相從,“攻蔡路養,破李遷仕,克平侯景,並力戰有功”。尤其是攻殺王僧辯,侯安都作為先鋒將、先鋒兵,單身一人被人扔過石頭城女牆,確實獨膽英雄。如此一個赳赳武夫,“工隸書,能鼓琴,涉獵書傳,為五言詩,亦頗清靡”,文武全才,世所罕有。而後,侯安都又率兵屢破北齊軍,生擒數員北齊大將,並協助周文育擒斬梁宗室蕭勃。沌口一戰,雖敗於王琳,侯安都又能虎口脫臉,威名未墮。陳霸先死後,推陳文帝繼位,殺掉礙事的陳昌,又進敗王琳、留異。於陳文帝而言,侯安都怎麼說也是第一功臣。所以,投桃報李,陳文帝榮顯侯安都一家老小,其父病死,文帝在建康予其風光大葬。侯安都小兒子侯秘才九歲,就被授為始興內史。

由於功勳卓著,又“有恩”於陳文帝,侯安都慢慢“膨脹”起來,多次招聚文武之士,“或射馭馳騁,或命以賦詩,第其高下,以差次賞賜之”,完全就是個曹操大丞相的陳朝版。而且,其部下將帥仗著侯安都勢力,多違法亂紀,朝廷查處,紛紛逃入侯安都處躲避,廷尉也不敢抓人。“世祖(陳蒨)性嚴察,深銜之”。侯安都恃功自傲,無所收斂,“日益驕橫”,連給皇帝的書奏也不依格式,批公文一樣隨開隨啟,想寫什麼就寫什麼。

最過分的一次,陳文帝在皇宮宴飲重臣,侯安都酒酣興起,箕坐斜靠,大聲問陳文帝:“現在您與做臨川王的時候相比感覺如何?”陳文帝慍怒,假裝沒聽見,不答。侯安都不識趣,連問好幾次。陳文帝強按怒氣,回答說:“為帝雖是天命,也多虧明公之力。”侯安都聞言大笑。

大宴畢,侯安都借著酒勁,又向皇帝說要借用禦用帳飲器具,轉天想把全家老小都帶來也擺他數桌歡飲一次。“世祖雖許其請,甚不懌”。果然,侯安都第一天滿載妻妾家小,自己坐在禦座上,其文武賓客坐在群臣位上,“稱觴上壽”。陳文帝聞報,更是殺心欲起。

其實,侯安都也就是恃功驕傲,倚老賣老,沒有任何不忠之心或篡位的企圖。重雲殿大火,他自己親率甲士帶甲仗劍入衛,指揮救火,對於老陳家尤其是陳文帝一直忠勇不二,但這種帶兵入宮之舉更使陳文帝“甚惡之”,認定他有篡謀之心。中書舍人蔡景曆(為陳武帝做大蠟棺材那位爺)揣知上意,便密奏侯安都要謀反。陳文帝便下詔征侯安都為江州刺史、征南大將軍,令他從京口還建康受命。

侯安都沒什麼戒備,率大批文武從官入城。陳文帝親自在嘉德殿“私宴”侯安都,剛喝一杯酒,衛士衝入,把侯大將軍五花大綁捆了起來。同時,禦林軍又盡奪侯安都屬下將校的兵杖和兵權。轉天,陳文帝“賜死”侯安都,時年四十四。

雖下詔稱侯安都“驕暴滋甚、密懷異圖”要謀反,陳文帝也覺虧心,未忍對侯家加以連坐族誅,“宥其妻口家小,葬以士禮”。估計縊死侯安都之前,陳文帝與他也見過麵,兩人哭訴談心,侯安都才明悟“功高不賞”的古訓,可見,功高權重,根本就不是什麼好事。侯安都並非是那種隻知打打殺殺的粗蠻武將,知書達理,竟也不知韜晦之計,沒事總讓皇帝下不了台,身死家存,還算不幸中的萬幸。陳霸先有知人之明,登基之際,品評諸將,就曾這樣說過侯安都:“侯郎傲狠而無厭,輕佻而肆誌,並非全身之道。”此言果驗!

陳文帝在位七年,於天康元年(566)四月崩殂,諡曰文皇帝,廟號世祖。史稱,陳文帝“起自艱難,知百姓疾苦。國家資用,務從儉約……妙識真偽,下不容奸,人知自勵矣”。觀其在位所為,確實是個不差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