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鬱氏夫婦千裏求方(1 / 3)

秋風起兮佳景時,吳江水兮鱸魚肥。三千裏兮家未歸,恨難得兮仰天悲。話說潯陽地界有一對夫婦,年過四旬身邊無個一兒半女,難免有淒涼之感。坊間傳聞山陽地區有一藥神,能過門而得病症者,遂收拾行囊,遠踏千裏尋求生子之方。夫婦二人一路越江翻山,餐風露宿,經雙月有餘,終於到得山陽地界,打聽得藥神尊居山陽百間房偏北的一條深穀,聽得藥穀十分險峻,需攀兩座大山方能到達。夫婦二人稍作調息,便又整裝便行,雖說是山路,但也算寬敞平整,路中間有兩條很深的車轍,看樣子經常有車馬通行,況且他們一路上也看到有不少人往來,這些人大概都是去找藥王看病的。翻過兩座大山,果然有一條深邃的長穀,一眼望不到頭,兩邊或有懸崖峭壁之處,亦有樹木蔥鬱之地,穀裏有一小溪蜿蜒盤旋,時有流水之聲響,亦有野物之叫聲,真乃能人誌士神仙道人居住之寶地也!

夫婦二人沿著山穀向裏行了有數十裏路程,此時天色已過黃昏,沿路也沒有了行人,於是這個男子就對著他的夫人說道:春雲,看樣子今晚我們要在這荒穀露宿了,不知道藥王穀還有多遠才能夠趕到,我們再且走走,看看前麵有沒有適合調息的所在。說著他們又走了幾裏路,隻見有一數百米寬闊的平坦之地,在平地邊緣傍山落腳處,有五七間茅屋,簡陋破舊之極,茅屋外圍用樹幹圍了一個大大的院子,院內晾有各種草藥,遠遠地就能聞到一股草藥撲鼻的香味。夫婦兩人看到屋子,高興的手舞足蹈,他們知道這一定是藥王的住所,於是迫不及待的朝著茅屋喊:請問藥王老先生在家嗎?裏麵沒有答應,於是接連喊了五七遍,依然沒有得到回應,他們猜想藥王此時應該沒有在家,於是就推開院門,進到院子裏,找了一個石墩坐下來,還沒歇息一會,隻見有一個男子背了一個背簍從外推門而入,男子五旬上下年紀,身材魁梧,穿著破舊,額頭邊緣幾乎沒有頭發,就額頭後一圈留有長長的頭發,看起來有些花白,臉頰黝黑,眉毛和胡須都有一些泛白,年紀雖然看上去不是很老,倒頗有一些仙風道骨的氣質。

看到男子進來,這對夫婦趕忙迎上去,屈膝問道:老先生一定是藥王吧?此時的男子看到兩個陌生人在自己家裏,既沒有驚訝,也沒有責怪。這樣的事情他遇到的實在是太多了,不用想他也知道他們不是來看病就是來救藥的。於是淡淡地回說道:鄙人姓韋名越人,方才閣下說的藥王實在是江湖朋友吹噓而來的,萬萬不敢當的,看閣下應該差不了我幾歲,煩請叫我韋先生為好,說完他又問道:

兩位是何人?夜晚造訪賤塌想必有十分要緊之事了?

聽完藥王的話,這個婦人的丈夫說道:小人姓鬱名文生,因排行老三,村子人都呼鬱三郎,家住潯陽,說完又指著婦人說道:這是內子焦春雲,因為趕路的緣故,到先生貴所碰巧天色黯淡,實在也不是什麼緊要事,我們夫婦二人在家務農為生,現年已半百,膝下沒個說話解悶的,聽聞老先生乃當今神醫,故不惜千裏拜訪,望先生高抬貴手尋個方兒,若賤內真能有個一兒半女,實在是再生父母,當牛做馬在所不辭,說完對著藥王躬身作揖拜了幾拜。藥王見狀趕緊扶起鬱三郎,隨後說道:天色已晚,請隨我屋裏說話,說完他就放下背上的背簍,推開門請他們進了屋內,藥王點著燭台,請他們坐下,然後說道:方才先生說是務農為生,我觀先生言談舉止乃許多讀書人所不及的,如若不棄,我願與先生兄弟相稱,不知先生見棄否?三郎聽完藥王的話,高興的直接從椅子上蹦起來,說道:小人乃山野粗人,若大哥不嫌棄,請受小弟一拜,說完就雙手抱拳對著藥王拜了三拜。等他拜完,藥王又扶他坐下,說道:你我既然已成兄弟,往後就不要這麼多禮,我叫你三郎,你喚我韋大哥就是,這樣才能以兄弟相處。三郎見藥王都這麼說了,遂也不推辭,改口叫道:韋大哥,往後還請多多關照愚弟了。藥王見他這樣說,欣然說道:三郎不必客氣,咱們互相關照。想必三郎跟弟妹一路舟車勞頓,腹中早已饑渴,你們且在這裏稍候,我這就去給兩位準備飯菜。藥王說完轉身就要走,三郎見狀,一把拉住藥王說道:大哥即跟我以兄弟相稱,下廚煮飯這些事情還是讓內子去做才是,三郎正好借花獻佛,以大哥的酒水跟大哥多喝幾杯才好。藥王見三郎這麼豪邁,也不推脫,說道:那就有勞弟妹了,今晚咱們兄弟就來個一醉方休,等明兒早起我再替弟妹把脈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