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門薩俱樂部(1 / 1)

孫圓圓還給在座的各位做了智商測試。

這群人整體的智商在140-200之間徘徊,也就是說,劉黎明在高智商人群中,也算是高智商的存在了。

在這裏,劉黎明遇到了門薩的人。

所謂門薩,即為拉丁語中MWNSA,意思是圓桌,希望能夠讓智商相近的人能夠平等的坐在桌上交流,之後就演變成了一個世界頂級智商俱樂部。

高智商人群約莫占全部人群總數的百分之二,而由於這些人的數量稀缺,所以能夠找到同類進行同一緯度的交流的概率很低,所以就有了門薩這一組織。

對於高智商的人來說,融入普通的人群是一件極為痛苦的事情,就像是通常人難以理解愛因斯坦關於時間流動的這一概念一樣。

大部分的普通人的交流還是停留在吃喝玩樂,以及順從遵從上,因為腦容量腦部結構的不同,很難從低緯度的思維脫離跳到高緯度的思維上。

劉黎明接觸到了這些人,有種回歸了群體的那種歸屬感。

他還去欣賞了一個智商180的人的作品,這家夥用秤的重量木製接近600個零件製造了一個儀器,去自動運轉寫出時間。

每個高智商的人的高智商體現都會有不同的偏向,簡而言之就是偏科,有的人空間思維和音樂絕對音感,但是閱讀文字有障礙,有的人記憶力很強勢但是難以理解普通的人倫道德。

而且高智商人群也有各自的喜好偏好,有的對於空間很敏感的人很厭惡不是黃金比例的形狀,有的會沉迷於運動規律到達了偏執的地步.....

高智商群體終究和普通人有差距的,而且確實是先天差距,有種先天隔閡的感覺。

打個比方,按照劉黎明現在觀察到的世界來說,人們覺得一顆蛋能吃,但是由於劉黎明看的透徹,所以他看到了蛋裏麵的卵磷脂。

如果在教育更加落後的地方,甚至有人連IQ是什麼意思都不知道,更別說卵磷脂了。

如果用更複雜的比方,是有的人看水波覺得隻是平靜的水波,但是接觸了高維思維的人群會覺得用惠更斯菲涅爾原理來解釋說明。

普通人群可能會覺得這樣很裝13唉,又沒有什麼用,還不如女的每天練習一下天鵝頸,照照鏡子看看自己哪裏需要整容的有必要。

劉黎明覺得緊攥著的社會財富其實從本質上來說沒有太大的價值,但是有的人覺得社會財富的積累能夠讓個人的內心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從以上的對比可以發現,思維上的偏差是一種很難融合在一起的。

所以一般而言,大部分的天才確實很孤獨。

劉黎明屬於在高智商人群裏,能夠用後天的努力來彌補先天的偏科的。

他沒有共情能力,但是在後天學習觀察中還能勉強通過觀察應對社交,讓自己不會被社會視為異類。

但是這個過程還是個比較辛苦的過程,但好在他最後克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