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十月,
成都平原正是草木蔥鬱。
我們這群人,
滿腔熱血,
風雪兼程,
趕赴海拔四千二百米的德格。
山路崎嶇,
江水湍急,
或許是太心疼路途的艱辛,
雪地張開她聖潔的懷抱,
想讓我們慢些、再慢些。
我們這群人,
信念堅定,
不解風情。
夜,
漫長而孤寂。
風,
刺骨而冰冷。
我們這群人啊,
無盡的思念彙入星空,
來日的臉龐卻依舊陽光燦爛。
我們這群人,
想著印經院的拓聲三日繞梁;
我們這群人,
想著阿須草原的駿馬奔騰無疆;
我們這群人,
想著格薩爾王的故事流芳千古;
我們這群人,
想著玉龍拉措的美貌萬世名揚。
我們這群人,
跋山涉水;
我們這群人,
心酸別離;
我們這群人,
勇敢果斷;
我們這群人,
奉獻精誠。
脫貧攻堅路上,
太多的我們這群人!
第1章
十月初的成都的清晨多了一絲涼意,太陽剛剛升起,像一個嬌羞的小姑娘,不敢釋放出太多的熱情。或許是因為昨晚才下過雨的緣故,天空鋥亮碧藍,遠處的西嶺雪山靜靜橫臥聆聽這座城市裏麵所發生的所有,從城市的中心越往邊緣走去,綠蔭處處,花草遍地,灌木夾道,鬱鬱蔥蔥,這南國的秋日,絲毫也不比春日裏寂寞。
長途汽車站內,一群年輕人正在手忙腳亂地往臥鋪客車上裝行李。這些人此刻都裹著一身厚厚的綠色軍大衣,提拿行李的時候不免動作有些臃腫,這樣的裝束和初秋成都的豔陽天十分的違和。
車站內遊客熙熙攘攘來來往往,偶爾有人駐足投來疑惑的目光,就又匆匆離開,大巴客車的副駕駛座位上,一個年紀約莫三十出頭的寸發青年小夥捧著筆記本電腦,正在處理一份文件,這青年頭發烏黑,身材微胖,一雙眼睛炯炯有神,皮膚微黑,顯然是風吹日曬的結果。
“毛縣長,現在就差李鑫和楊韻兩個人沒到,這發車的時間就要到了,你說他們怎麼都不著急呢?真是服他們了!”一個青春靚麗的女孩火急火燎地說道,女孩的短發梢在耳根稍微往下的地方,顯得十分的精神幹練。
“小付,不要著急,早晨是上班高峰期,他們兩個人估計是堵在路上了。”毛華盛一邊修改文件,一邊平靜地說道。
付雪珍看了一眼發車時間,生怕因為李鑫和楊韻的遲到,耽誤了接下來援藏工作隊一整天的行程安排,於是說道:“縣長,我還是再打個電話催催他們吧,看他們到底堵在哪兒,要是耽擱時間太久,咱們怕是晚上也到不了德格。”
付雪珍剛掏出手機,就看到車子後視鏡裏兩個拖著行李奔跑的身影,確認是李鑫和楊韻兩人,她這才長籲了口氣道:“來了來了,李醫生和楊老師到了,咱們的人到齊了,師傅,可以準備發車了。”
大巴客車開動,隨著發動機的轟轟聲越來越響,車輪轉得越來越快,成都的高樓大廈漸漸地被越丟越遠,之前還很喧鬧的客車裏,像是被施了“禁言術”,漸漸地安靜了下來。就連一大早嚷嚷著著急出發的付雪珍這時候也靜靜地看著高速路邊的民居以及車窗邊掠過的建築物。這時候,她不由地覺得前幾天第四批援藏工作隊全員集體決定不讓家屬來車站送行的決定是多麼的“英明”。不然,要是老媽來的話,怕是又要狠狠地哭一通鼻子呢,付雪珍想到母親啼啼哭哭那一幕離別場景不由地覺得後怕。
當大巴客車駛出成都繞城高速的時候,毛華盛收起電腦,從軍綠色的大衣口袋裏麵掏出黑色華為手機,然後點開微信發了一張“出發”的表情到家庭群內。不等他收起手機,“小豬佩奇”就回複了一個大大的“OK”,緊接著又發來一張小女孩酣睡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