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火燒水,給灶台中添上幾根柴火,在幾聲啪嗒的細小爆破聲中,鍋裏的水很快就燒開了。
張麗兒舀起一勺熱水,一邊將熱水倒入粉中,一手用筷子勻速攪動。
水流潺潺,細長的竹筷一圈又一圈的攪拌,直至盆中的粉被攪成絮狀這才停手。
勺子被她放回灶台,筷子上掛著的粉刮幹淨後也被放置一旁。
袖子被她高高挽起,雙手一用力,整個盆子被她提著放到地上,又尋來一把小凳子,就開始著手揉麵。
麵絮滾燙,張麗兒從開始的試探性按壓,到後麵雙手一齊按揉。
就這樣,三種不同的粉在她手中從粉成絮又成團,溫度在她的揉搓中慢慢降了下來,等揉成麵團,溫度已經降至常溫。
外皮光滑雪白,柔軟又不失彈性。
張麗兒將麵團捧起,順手在白白胖胖的麵團上麵啪啪兩下,心滿意足將麵團放到家裏最大的盤子中,在把盤子放到盆子之上。
左右尋找,廚房鍋碗瓢盆都有,就是缺一副蒸架。
也是,以前原主年紀還小,做飯這事全都是由張大石全包,後來長大了一些,張大石也已經習慣照顧女兒,並未讓她學著做飯。
而張大石本身並不是個會廚藝精通的,最常用的就烤或者煮,蒸架這種從來不需要用到的東西自然就不會出現在廚房裏。
這時候現編已經太晚了,隻能是上網買了。
看著頁麵上隻少不多的餘額,張麗兒不禁歎氣。
花錢不可怕,可怕的是隻出不進。
兩個嶄新的竹編蒸架上各披了一層還有些滴水的蒸布,摞在一起後被她擺放在右手邊,而先前調好的韭菜餡放在左手邊。
再在麵團前方堆了一捧麵粉,架勢擺好,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
揪一團麵團,揉成圓再壓扁,在麵粉中滾了一圈,雙手配合著將麵團捏成一個碗狀,填上兩勺韭菜餡。
左手托著填好餡料的胚,右手捏著褶收口,十指靈活的互相配合,不消一刻,一個圓滾滾的韭菜粿在她手中捏出。
圓圓的一團正好一巴掌托在手中,湊近端詳,張麗兒不由嘖嘖稱奇。
雖然她的手縮小了,但手藝依舊還在,瞧瞧這一個個大小均勻的褶子,說是一聲完美也不為過。
好生讚歎一番,放在濕潤的蒸布上麵。
放下後就又重新揪麵團,重複著先前的動作。
一個個韭菜粿在她手中捏出放入蒸架中去,粿與粿之間相隔兩指。
等蒸架上擺滿,就可以上鍋蒸了,
灶台中的火苗還在燃燒,鍋中的水是在和麵的時候就已經燒開的,在底下小火苗的加熱下滾動著,掀開蓋子,滾燙的蒸汽立馬蒸騰而起。
張麗兒抽出一雙筷子,插入蒸架上的空隙,雙手一提,整個蒸架就被端了起來,安安穩穩的被她放在鍋中。
往灶堂裏添加了兩根柴火,在手機上定了一個15分鍾的鬧鍾,這才洗了手坐回凳子上,手上沾滿麵粉,就又開始揪麵團了。
眼看著蒸架上被做好的韭菜粿占了一半的位置,鍋中已經開始飄出香味了。
這時放置在灶台上正播放小說的手機聲音停了下來,轉而響起剛才設定好的鬧鈴聲。
時間到,韭菜粿已經蒸好,經驗豐富的張師傅淡定的將最後幾個褶子捏好,放下粿,這才起身到灶台邊上掀開鍋蓋。
一陣熱氣蒸騰而起,白蒙蒙的蒸汽散去,晶瑩剔透的韭菜粿呈現在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