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理想(1 / 1)

當年朱元璋打下江山,為了警示後人,特意在宮門口鑄了一塊大鐵碑,上麵寫著:“內臣不得幹政”!

這塊碑在那裏站立了五十多年了,一直沒人敢動過。

王振當權後,越看這塊牌子越不順眼,走到那裏,總是感覺這塊碑是在諷刺自己一樣。

就這樣,王振看到那塊碑文,如芒刺在背,最後終於下定決心,自己私自命人把這塊碑給處理掉了。

這還了得?開國皇帝的親筆手跡,就這麼不聲不響的被一個太監給消除掉了,可見這個太監有多張狂。

這朱元璋如果在世的話,肯定會把這個王振揍得鼻青臉腫沒個人樣。

這件事大家都知道是誰幹的,但是在朝堂之上,卻都不敢說,因為他們都惹不起這個人。

皇帝也知道這事是誰幹的,但是因為這個人是自己的老師,也就不好追究,最後不了了之了。

在這件事情之後,王振的氣焰就更加囂張了,大臣們忍氣吞聲,誰也不敢違背他的意願。

凡是外地的巡撫官員等人進京,第一個要拜訪孝敬的人,就是王振這個掌握朝政,統領宦官的第一太監。

王振到現在為止,已經是個家財萬貫,權傾朝野一號人物了。

人的欲望是無限膨脹的,這個時候,王振又有了新的人生追求,他要像他仰慕的曆史上武將一樣,開拓疆土,建功立業,名留青史!

這麼一個不成器的教書先生,靠著投機取巧上位的太監,一個貪圖權位的小人物,居然幻想著有一天去征戰沙場,做一個軍事天才?這事怎麼聽都是感覺不靠譜的事情!

就這麼個看起來不靠譜的事情,這個太監還真的找到機會去做了,當時的時局給他提供了這個機會,也把他和整個帝國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

當年蒙古的首領馬哈木,被朱棣打得落花流水,但是他的兒子脫歡,卻是個難得的將才,脫歡僅僅用了六年的時間,就擊敗其他各部,統一了瓦剌。

統一瓦剌之後,脫歡的的目標,定為恢複昔日大元的天下,重新入主中原。

1439年,脫歡去世。

他的兒子也先繼承了他的遺誌,繼續四處征戰。僅僅幾年之後,也先就控製了西域通道,打到到明朝的西北邊境,並且擊敗了兀良哈三衛,還控製了弱小的女真族。

蒙古已經完成了統一,也先下一步的目標,完成他父親的遺誌:重新入主中原,恢複大元江山!他把矛頭直接指向了明朝。

1449年七月,也先派蒙古騎兵,從四個不同的方向,對大明帝國發起了進攻。

第一路攻擊遼東,第二路攻擊甘肅,第三路攻擊宣府,第四路攻擊大同。和大明帝國戰爭全麵爆發!

蒙古對大明開戰的消息傳到京城,皇帝趕緊召集大臣們商量對策。許多大臣心裏,對這事沒底,表現的不知所措,但是唯獨王振表現的十分興奮。

為啥這麼興奮呢?

因為他認為這是天意,上天給了他名垂千古的機會,他可以借此機會,實現自己的征戰天下的抱負,借此機會揚威天下。

當時的也先的部隊,已經身經百戰的強悍之師,疏於訓練的大明軍隊,此時已經不是他們的對手,戰場上所以節節敗退,邊境地盤相繼失守。

在這時候的大臣們,卻得到一個令他們震驚的消息,就是皇帝要“禦駕親征”!

這可是極度冒險的行為啊!皇帝怎麼能隨便禦駕親征呢?這是拿著整個國家命運開玩笑呢?想學他的祖輩?可惜他沒那個能力,時代不同了。

當然,這都是王振搗的鬼,他想掛帥遠征立功,但是他沒有那個能力,也沒那個威望,但他是皇帝的老師,可以說服皇帝,和他一起上前線,這樣就一切順風順水了。

就這樣,在王振的極力攛掇之下,明英宗朱祁鎮,準備了不到五天的時間,匆忙召集了五十萬大軍,這麼草率的,浩浩蕩蕩的帶著大軍出發了。

太監王振的遠大理想,朝思暮想的建功立業,名垂千古的目標,似乎又更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