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短命皇帝:明仁宗(1 / 1)

1424年,朱棣開始了他的第五次遠征蒙古。

朱棣想著為自己的子孫們留下一個強大安定的大明帝國,所以當蒙古的阿魯台再次蠢蠢欲動的時候,朱棣不顧自己年老體衰的事實,再次騎上戰馬,馳騁於北方邊界。

從少年時代開始,朱棣跟隨著將領們征戰於沙場,青年時代的朱棣借靖難奪取了皇位,然後是多次遠征蒙古,征戰大漠,打了幾十年的仗,殺了無數的人。

這次遠征趕跑了阿魯台,朱棣終於放心了。他堅信在他打下來的江山肯定會在子孫們的經營之下變得越來越強大。所以他可以放心的去了。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病逝於軍中,享年65歲,在征途中結束了他的一生。

心中盼著父親早日歸西的朱高煦,早已做好了準備,就等著朱棣一死,他就立馬動手奪取皇位。朱棣還活著的時候,他還是忌憚自己父親的威嚴,不敢輕舉妄動,但是朱棣一死,他就可以放心大膽的開幹了。

朱棣在臨死前,召見了身邊的重臣張輔,傳達了將皇位傳給太子旨意。

這個張輔後來站在了朱高煦的一邊,當然這是後話。

朱棣死後,他身邊的大臣楊榮和朱棣身邊的近臣馬雲和金幼孜三人封鎖了朱棣駕崩的消息,為了掩人耳目做得更真實,命人每日按時給皇帝送飯,一日三餐,精心準備,一次不落下。

行宮中進行了嚴密的封鎖,禁止任何人出入。

做好了秘不發喪的安排後,楊榮騎上戰馬,飛速趕回京城給太子報信。

收到信息的太子馬上和大臣們準備了登基繼位的相關工作。

而此時的朱高煦一直蒙在鼓裏,從頭到尾直到太子登基繼位他才知道消息。

太子朱高熾經曆了多種考驗,終於登上了皇帝之位,定年號洪熙。

這個殘疾的大胖子繼位後做得第一件事情是籠絡人才。他先把牢房裏的楊溥給放了出來,加上已經是內閣成員的楊士奇和楊榮,共同組成了“三楊”內閣。

內閣是皇帝身邊最受信任的機構,權力很大,但是官位比較低。

當年朱棣設置這個職位的時候,為了防止這些閣臣權力過大,隻給了他們五品職位。

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不好外出辦事!

一個官品低的人,去管理一個官品高的人,是有些難度的。

這怎麼辦?改規則?

這顯然是行不通的!這定下的規則不能說改就改啊,再說了如果要改的話,牽扯到方方麵麵的問題和人員,這阻力也不會小了。

那就另辟蹊徑吧,采用“兼職”模式!

朱高熾任命楊榮為太常寺卿,楊士奇為禮部侍郎,金幼孜為戶部侍郎,官位三品,同時詔令這三位兼任內閣大學士。這樣,原來內閣大學士品位低的問題解決了,外出替皇帝辦點事也方便多了。

朱高熾是一個短命皇帝,但在曆史應該算得上一個好皇帝。

他繼位後勤於政務,發展生產,並且大赦天下,給拿下靖難之時被貶的大臣們恢複了職位,赦免了因靖難之事被定罪的老百姓。

新皇帝的仁義之心讓大臣們措手不及,新皇帝對“靖難之役”深刻懺悔,更是讓百姓大臣目瞪口呆。

在大臣們不可思議的驚恐中,朱高熾完成了他令人矚目的壯舉!

然而,這個仁厚的皇帝,卻在當了十個月的皇帝後,得了重病,不久後便駕崩了。

諡號:明仁宗

朱高熾仁義忠厚,雖然曆史非常短,但絕對無愧於這個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