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目標:京師(1 / 1)

夾河之戰,朱棣再次勝利。

朱棣本來想著擴大戰果,但是自己的老窩北平遭到攻擊,逼得他不得不回防。

朱棣突然發現,這仗打了三年多了,自己還是在自己的那幾塊小地方晃悠,地盤一點沒擴大,這麼消耗下去怎麼行?要擴大地盤!

主意已定,朱棣製定了新的目標,拿下京師!

這時候朱棣安插在朱允炆身邊的臥底發揮作用了,通過他們打探到,現在大軍傾巢而出,京師防守空虛,可以乘機拿下。

機會很好,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但是談何容易?

京師在南方,自己的大本營在北方,要進攻京師需要跨越無數的障礙。

其中最大的障礙就是山東這個地方,濟南一戰吃了個大虧,像噩夢一般縈繞在朱棣的腦海。但是去攻打京師,山東又是必經之地。

這好像陷入了一個死循環,想打京師,必經山東,山東又不可破。

這時候道衍又上場了,給朱棣出了個絕妙的主意。朱棣聽了喜上眉梢,仿佛看到了京師那誘人的龍椅。

朱棣整理行裝,帶著將領們再次出發!這次目標很明確,就是拿下京師。

1402年的第一個月份,朱棣帶著他的大軍浩浩蕩蕩出發了。

盛庸、平安還有鐵炫這些將領,聽到朱棣出征的消息,把城牆進行了整修,修的更堅固了,準備在此跟朱棣決一死戰。

等了好久,朱棣的大軍竟然沒有去濟南、德州地區發動攻擊,而是繞道直接奔向徐州。

鐵炫和盛庸和平安準備好應戰,一看朱棣沒來,趕緊去徐州追擊朱棣。

他們想著,徐州不是一朝一日能拿下的,可以給朱棣的大軍來個前後夾擊。

但是當平安率領大軍到達徐州的時候,朱棣又跑了,繞過徐州去攻擊宿州了。

朱棣跟皇帝的將領們打起來遊擊戰,就這樣形成了一個奇特的景觀,前麵朱棣帶著大軍跑,後麵皇帝的將領們帶著大軍追,但是一直也沒追得上,因為他們不知道朱棣下一步要跑向哪裏。

朱棣在跑的過程中,也不是丟盔棄甲的狼狽逃跑,而是有了既定目標,有計劃的牽著敵人的鼻子溜圈。並且還不忘記打個伏擊戰什麼的。

在淝河這個地方,拚命追擊的平安遭到朱棣伏擊,暫時解決了危機。

但是接下來朱棣麵臨了更大的危機,就是將士們看到勝利無望,開始軍心動搖了。

將士們表達出對失敗的不滿,開始消極怠戰。

這時候朱能站了出來,堅決支持朱棣,並且援引曆史實例,鼓勵將士們繼續作戰,力圖取得最後勝利。

作為皇帝的朱允炆似乎看清了朱棣的意圖,怕他去攻擊京師。

在戰爭的關鍵時刻,眼看著要吃掉朱棣大軍的情況下,朱棣把主將徐輝給調回了京城防守。朱棣的將士們在此時又劫了朝廷軍隊的糧草,後勤補給給斷掉了,士兵們不能餓著肚子作戰吧。

這下朝廷的軍隊也開始軍心動搖了。他們商量好要一起逃命,製定了統一行動的暗號:三聲炮響。

突然,三聲炮響了!這些士兵們還沒收拾好逃跑的行李,就響了,於是他們倉皇逃跑。

你說巧不巧,這三聲炮響是朱棣軍隊進攻的信號,和朝廷軍隊逃跑的暗號雷同了!

這曆史的巧合,再次改變了雙方的命運。

戰場上出現了一副不可思議的局麵,一方麵是倉皇逃跑的朝廷的士兵們,一方是猛烈進攻的朱棣是將士們。

結局很明顯,朱棣又勝利了!

接著朱棣揮師進攻揚州,京師近在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