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位可能有個疑惑,在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殊死搏鬥的時候,元政府去哪裏了?為什麼不借此良機,把這些起義軍一舉殲滅?
這些人打得那麼熱鬧,元政府軍在幹什麼?元政府軍這時候,竟然當起了看客,靜坐釣魚台,坐山觀虎鬥!
元政府可能想得很美,等他們打完了,兩敗俱傷,坐收漁翁之利!但朱元璋,在這場曆盡艱辛,充滿驚險刺激的爭鬥中,真正的壯大了力量,曆練了膽識!
當朱元璋馳騁江南的時候,大局基本上已定。朱元璋勝出,似乎沒有了懸念!
這時候,元政府也開始行動了。派人給朱元璋,送了無數金銀財寶,派戶部尚書,親自來給朱元璋送官。
但此時的朱元璋,謀士如雲,精兵強將,在打敗陳友諒和張士誠後,在武器配置方麵,又高了幾個檔次。他的目標是天下,所以對官位、金銀他都不感興趣。
手下的謀士們,幫他想出了一個口號“驅除胡虜,恢複中華!”這個口號在當時,煽動性非常強,因為他道出了千千萬萬漢族人的心聲,這句話,在心裏憋了一百多年了。
我們知道,13世紀初,蒙古族強大起來。這個騎在馬背上的民族非常的殘忍,他們有個愛好,就是屠殺,所以屠城是經常的事。
蒙古族的高官們,對博大精深的漢文化,采取排斥的態度,建國後,科舉停了三年才恢複。在民族關係上,采取民族歧視政策,作為第四等的南人,是毫無地位,任人宰割的。所以土地被蒙古貴族搶占,是常有的事。正是這種盲目的自大,讓元朝的統治者自斷了生路。
這種民族積怨,在今天,終於找到了突破口,就是“驅除胡虜,恢複中華!”口號一出,天下雲湧,一呼百應!換句話說,朱元璋征討元政府,是有群眾基礎的!朱元璋打出了旗幟,為了大漢族而戰!所以這一次的征討,師出有名!
1367年10月,朱元璋發布命令,徐達、常遇春奉命北上討伐元政府。
朱元璋沒有選擇直接攻打大都,而是把目標首先定在了山東和河南。
北上的朱元璋軍隊,一路披荊斬棘,三個月時間,打下了整個山東,然後轉戰河南。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當上了皇帝,建立大明帝國,年號為洪武。
當然,朱元璋當皇帝,不是自己主動要求的,是順應了民心,大臣們給他上演了個新時代的“黃袍加身”,朱元璋就勉為其難的當上了皇帝。史書都這麼記載的,當然我們知道這是朱元璋上演的迷惑人把戲。
至此,一個新的明王朝誕生。中國曆史上,總是上演著差不多的故事,當舊的王朝腐敗不看的時候,就會趕走一個舊皇帝,迎來一個新皇帝。這次,也不例外,新皇帝來了,但舊皇帝的勢力還沒清除幹淨。
下一步目標,需要清理元政府的殘餘勢力。成功收複山東和河南之後,徐達、常遇春接到朱元璋的命令,揮師北上,直取大都。
當時的皇帝,元順帝,聽說明軍打過來了,帶著自己的妃嬪家眷逃離了大都。
這是上策,大勢已去,走為上計!
元朝皇帝一路北上逃跑,徐達、常遇春一路追擊。順道拿下了山西、陝西等地。北方的大部分地區,都處在新王朝的統治之下了。但是朱元璋,並沒有打算放過這個舊王朝,要將它全部消滅掉。趕盡殺絕,斬草除根,這是一個新王朝對待舊王朝的常用手段。
1369年,常遇春奉命攻打上都,元順帝在這裏建了北元政權。僅用一個月的時間,這員猛將就擊垮了元政府軍的二十幾條防線,一路勢如破竹。勝利屬於大明帝國,常遇春贏了,但就在這一年,常遇春在回朝的路上卻病死了。常遇春之死,對朱元璋來說,這是一筆莫大的損失。
徐達這時候已經打到了甘肅,在蘭州和王保保決戰。徐達深夜突襲,王保保戰敗逃跑了。
結果是元軍大敗,王保保全軍覆沒,帶著家眷一路跑到和林,元順帝已經被俘,隻剩下元順帝的兒子逃了出來,找到王保保,倆人在一起痛哭了一場。然後收拾行囊,準備東山再起。至此,蒙古族,一個馬背上的民族,在中原的統治結束了。
後續,朱元璋派遣他的大軍,一路追擊王保保和元順帝的兒子。從山西、甘肅,一路打到蒙古,元軍殘餘部隊節節敗退,倉皇逃竄。
但小股的抵抗勢力還是存在的,就這樣,一直斷斷續續的進行了十幾年,才徹底消滅了元朝的殘餘勢力和地方的割據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