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1344年,那是一個多災多難,不安定的年份,整個元帝國大地,像中了蠱一樣,全國各地,不停的發生嚴重的災難!
不但淮河沿岸,爆發瘟疫和持續的旱災,莊稼絕收,無數個普通的家庭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整個社會的狀態是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山東、河南黃河多處決口,洪水泛濫成災,農民們世世代代,賴以生存的土地被洪水淹沒了,糧食沒了、家也沒了,家人也沒了,幾十萬人淪為無助的難民!
失去生存希望的這些普通民眾,沒有別的奢求,隻是希望能安穩的活下去,希望元政府能夠伸出援手,體恤民情,讓他們活下去。
而這些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在當時腐敗到骨子裏的元政府統治下,卻成了遙不可及的奢望!
民眾的憤怒與怨恨,彙成了一股湧動的暗流,隨時準備衝垮這個已經千瘡百孔、腐敗不堪的元帝國。
當生存下去都成了奢望的時候,官逼民反是必然的結果。曆代王朝更替,都是這麼演繹的。當然,元帝國也不會例外!
元政府的統治者們,當然能感覺到這股淩冽的殺氣,雖然極不情願,浪費這麼多錢去賑災去修河堤,但麵臨統治危機,為了鞏固國家之根基,為了防止民眾造反,為了保住大元帝國的江山,皇帝不得不采納宰相脫脫的建議:詔令中央財政撥款,立即整修加固黃河沿岸河堤!
這下中央的高官們,又是好一陣忙活,籌集銀兩錢財糧食,分撥各行省,賑災維持民生、整修修河堤以防泛濫,當然在辦公事忙活的時候,也不失時機的為自己撈了一把,完美實現賑災物資的第一次截留,鼓了自己的腰包,這是慣例,大元帝國下各級官吏,心照不宣的規矩。
皇帝滿懷期待,體恤民情,皇恩浩蕩,普照大地,命令中央中書省,劃撥了許多銀兩錢財分發地方各省!
但皇恩的光芒並,沒有普照到普通老百姓的身上,老百姓的生活狀態,依然是痛苦不堪,水深火熱。
就像朱重八一家一樣,無數的普通老百姓家庭,逃脫不了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悲慘命運!
而這場災難,卻成了各級官吏們的狂舞的盛宴,他們發財了—是國難財!
當聽到中央政府,要下令撥款整修河堤時,各級官吏再一次的群體狂歡!十七萬勞工的工錢、飯錢,整修河堤這是多麼大的工程,想想都激動人心啊!
這麼大的工程款項,隨便整點就能發家致富,富甲一方,衣食無憂,手握大權的這些官吏們,能不興奮嗎?
至於黃河河堤修個什麼樣?工程的費用夠不夠?勞工的口糧夠不夠,吃不吃得飽?這都不是他們關心的事情,他們唯一關心的是在這項工程中,自己能撈到多少!
於是各級官吏各顯神通,開動腦筋,借著這個修河的時機,再一次瘋狂的斂財!
中央撥款到地方政府,政府的長官們先分一些,裝進自己的腰包——當然這是慣例,大家默認的,誰也不會出來提出反對意見!
能分到錢,大家共同致富,幹嘛要反對呢?那些管河務具體施工的,當然是近水樓台先得月了!這麼多勞工的吃飯的口糧、勞工工錢、甚至工程款都是可以克扣的,這是一筆非常龐大的收入!
至於勞工的吃喝問題,吃不飽,穿不暖,跟他們何幹?工程的費用夠不夠?黃河會不會修不好再次泛濫?這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反正黃河泛濫也禍害不了他們這些當官的!
那些不管河務工程施工的,怎麼撈錢呢?修河堤,這麼大的工程,需要很多人吧!那就到各個地方鄉裏去抓壯丁唄,打著徭役指標的幌子,看到男人就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