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本冊的設定與補充(1 / 3)

設定與補充

1、 聖女

在聖提亞洛的教義當中,聖女處於至高的存在。

這種至高性不僅體現在形式上,更體現在實際上

因此,即便聖教之爭如此激烈,然而教皇仍要在人前和宣傳上承認聖女的至高性,並始終位列自己的前方。

聖女實行任期製,並且有嚴格的年齡限製

聖女的年齡嚴格設定在16歲到26歲,5年為一屆,最多可以連任兩屆

該規定為初代聖女親自寫在教義當中,並且初代聖女以身作則,直任職了一屆便卸任了

初代聖女任職時年齡為21歲,卸任時26歲

聖女的選拔範圍為澤馬裏亞全洲的適齡女子,選拔的第一要義為教義內容的考試

考試分為五個等級,分別為:初階、下階、中階、上階、高階

五個等級考試的初始年齡要求為10歲,每五年考試一次,可以直接選擇報考高階也可以一階一階考試,但是聖女候選人隻從高階最優生錄取。

每次考試類型分為教義通考、教義法學、民族文化、民族語言、語言表達、文學通考、哲學、世界地理、藝術學、管理學、曆史學、形體、美學、體育、綜合格鬥、書法、實用文書寫作、實用公文寫作按照擇優錄取選擇一名

聖女候選人每五年可以參選一次

落選聖女候選人可以在適齡範圍內連續參選

候選人及落選候選人可以放棄參選直接選擇當年有需求的教廷其他職位和教區其他職位

當候選人及落選候選人選崗結束後,仍有神職空缺時,剩餘的聖女考生按照高階至低階的順序,等候教廷及教區的職位招錄

2、 澤馬裏亞大陸的行政管理

澤馬裏亞自聖提亞洛教取得統治權力之後,全洲實行教義統治,不再區分行政區,隻區分教區。

教區有大有小,且針對不同民族和信仰具有包容性

教區的最高神官為神父,對教廷負責

神父在緊急事態下,可以調遣幽羅使

上級神職人員可以調查監督下級神職人員,除神父級別以上否則不得越級行使管理權

各個教區之間地位平等,各教區之間神父地位平等,各教區民眾權利地位平等

神父沒有性別限製

神父實行察舉征辟製

神父五年為一任期,可以連選連任

神父無條件接受勒弗利的調查詢問

3、 太虛之內外

世界的兩麵

按照道家的理論,世界的本源為道,而不可以之為本源。

道是所有意象的源頭,不可以簡單的說什麼是道,本源具體為何物,其本質是不可名狀的,難以下定義的。

道代表著唯一、至高、至善,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將其理解為不同的事物,從而表現也會不同。

這便是所謂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是在運動中不斷變化的,它既可以是唯物的,也可以是唯心的。反之,道亦是貫穿於宇宙、自然、人類社會、人的思維等一切運動和變化的規律。

道是兩麵的,因之,《易經》雲:“一陰一陽謂之道。”

基於此,《道德經》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即,同一事物具有兩麵性,聖人處無為之事。

而我們所處的世界也是這樣,道家認為“萬物負陰⽽抱陽,衝⽓以為和。”,即在陰陽之中得到“和”。

這個世界有白天黑天,有陰天晴天,有四季分明,有潮汐潮落,同樣,世界也有“己麵”與“彼麵”。

我們的故事,就是基於此而設立的“太虛沒外”

因之,“太虛之內”與“太虛之外”便是兩個世界的人對於彼此世界的稱呼。

在前作的世界觀交代中,太虛內外自世界成立之初便已經存在,隻是經過道家的後人發現。

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道家傳人帶領難民們通過現世穿越進入彼世,這也是為什麼“太虛之內”以公元前221年為元年,曆法為“六合曆”,意為“秦王掃六合”。

起初,道家後人認為彼世為自己所創,然而通過實踐和調查,終於發現彼世和現世為世界的兩麵,互為陰陽。而他們自以為聰明的做法卻在實際上破壞著兩個世界的平衡。

因之,在經曆和發現兩個世界的不同和恐怖之後,道家的後人們將兩個世界再次隔離開來。

“非一世之人,莫相覆也。”

然凡事都有機緣巧合,東晉文人陶淵明,發現了彼世的存在。

陶淵明通過《桃花源記》,以他人之口,簡述了彼世的人文風貌——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