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來,高層一直認為,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當年如此,現在更加是如此,國外的那些東西是那麼容易拿到的麼,每次國內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相關的項目裏麵,接近國外的技術的時候,國外就會適時的在相當的技術上麵鬆口,用相當低的價格,或者用合作的方式,輸入中國。雖然短時間來說,技術提高了,花費也少了,但是久而久之,就引發了研發和引進的巨大矛盾,花費巨資研發,不如直接的引進。
花大錢研發,不如花小錢引進,投入少,花費少,這已經成為很多領導的共識,很多領導幹部在引進了之後,總是宣稱,花費了多少,引進了多麼先進的技術,然後技術獲得了怎麼的提高,然而更深層次的問題,他們沒有考慮到,在你沒有相近的技術的時候,可能引進高層次的技術麼,就比如現在引進的自動化技術,想花錢引進都不能引進。
這樣的直接結果就是,國內與之相近的技術,遭遇到了毀滅性的破壞,研究經費難以獲得,研發成功之後,反不如引進的技術,徹底的失去了自主的知識產權,而這一點正是國外希望的。國外希望的就是,國內放棄了自主的研發,放棄了對科研方麵的投入,那麼國內就會徹徹底底的淪為國外的加工工廠,付出了成倍的勞動,但是利潤卻不如別人掌握的一點點的核心技術來的多,就如同現在G省的一些加工工廠一樣。
當然了,引進先進技術也不能都說是不好,不少的項目引進以後,確實省去了不少的人力物力,經過了後續的開發,也獲得了突破,最終趕超國際先進水平,但是這樣的例子太少了,反而是反麵的例子更多一點。
而這次美國經濟代表團這次來,他們的重點是在微處理器和軟件的領域,這些領域,國內同國外相比,相差並不是很遠,稍微的努力一下,就可以突破,何必和對方合作,美國既然想要合作,必然有了完全的準備,李雲的心裏總是有些不安。
李雲心裏衡量了半天,卻沒有辦法組織好話語,這樣的情況有識之士都看在心裏,甚至類似的呼籲在網絡上麵也很多,不過真正的牽扯到利益的時候,很多事情都非常的難說,他也不敢保證,合作必然有壞事,說不定會獲得突破,也不敢保證一定會成功,真的是兩難。
“小雲,你怎麼不說話了,有事麼?”劉享雨發覺李雲半天沒有說話,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慌忙的問道。
“享雨大哥,你覺得我們應該同美國合作麼,我們在相關的領域已經不比美國的技術差了。”李雲最終還是決定直接來說。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相互交流一下畢竟是好的。”劉享雨顯然不能夠明白李雲的想法,在他看來交流一下是很正常的,沒什麼大不了的,這麼多年也是這麼過去了,而且這一次最為難得的是,如此高精尖的技術,說明了中國的實力在迅猛的增長,已經在這些項目中,達到了世界先進的水平了。
聽到劉享雨的話,李雲更加的慌了,劉享雨的心態代表了絕大多數領導幹部的心態,他們不知道裏麵暗藏的玄機,不注意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自己先進的總是想要露一露,但是正是這種心態,讓中國很多先進的東西,被別人盜走了許多,其中日本獲取的最多,最代表的就是景泰藍的工藝。
更何況剛才的這會,李雲已經想通了,美國的目的可能是為了自己的核心機密來的,或許是龍“芯”的出色性能,讓INTEL公司有些慌神了,用少了兩個檔次,甚至三個檔次的工藝,製造出相差不遠的CPU,剛開始INTEL由於自傲,沒有正視,這些日子,隨著龍‘芯’在世界範圍的大賣,恐怕他們也開始打這個構架的主意吧。
李雲開解劉享雨道:“可是享雨大哥,任何事情都需要考慮我們的國情啊,就拿芯片來說,我們的強項在於CPU的布局和指令集,而美國先進的在於的工業精度,加工的精細程度,能夠在單位的麵積上麵,集成更多的,這樣的情況下,雙方的交流,必然是我們向對方單方麵的輸入,甚至不得不以對方為主導,要知道,整體的工業精度沒有提高的情況下,即便美國把相關的加工技術告訴我們,我們也沒有辦法實現的。”
“不會這樣恐怖吧?”劉享雨顯然沒有想的這麼的深遠,雖然不是特別的明白李雲說的那些專業術語,但是結果卻讓他感到不寒而栗,如果李雲想的這些真的變成現實的話,負責這次接待的官員,恐怕要成為千古的罪人了。
看到劉享雨有些信服了,李雲繼續的說道:“你覺得美國會在工業精度方麵和我們交流麼,甚至幫我們提升工業加工精度麼?”
“這個……”劉享雨有些遲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