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明昊,今年十六歲,在一所全市排名倒數的中學讀初三,隻因小升初時趕上了全市教育改革——第一次搖號排位,所有學生小升初不再考試,而是通過搖號排位的方法將學生排位到各所中學,這樣就不存在好學生進好學校、差學生進差學校的現象,美其名曰:教育平衡!他就是這次改革的犧牲品,沒有發揮出成績的優勢就被排位在了這所中學。父親是司機,常年陪同老板應酬、出差,很少按時回家,更別說能陪伴家人。母親是一名人民教師,一輩子都在教書育人,對他的管教很嚴厲,即使他進入一所很差的中學,母親也沒有放棄對他的教導。
母親對明昊給予厚望,為了培養他的學習能力,在進入初中之前的假期就讓他自學初中的課程,並找來大量學習資料讓他自檢,實在不明白的地方,母親才親自指點。那年的假期是兩個多月,原本和同學們逛公園、郊遊的計劃全部泡湯,小學畢業典禮也隻是匆匆的拍了一張畢業照,之後他就迎來了初中的教材和厚厚的試卷,兩個多月的時間,他硬生生把初一、初二的課程全部學完。開學之後,他的成績在這所學校名列前茅,各科成績基本全滿分,第二名與他的成績相差三百多分。學校更是將他列為重點高中的培養對象,代價是他沒有星期天、沒有假期、沒有朋友,也沒有娛樂。為了不給父母摸黑,也為了不讓學校失望,他在讀初一時就已經全部掌握了初三的知識,並參加過中考的模擬考試,成績斐然。其實那一年他可以參加中考,相信那一年他也完全可以進入重點高中,之後再考進一所很好的大學,他的人生也許會不一樣。然而,學校為了能在教育改革中一鳴驚人,非要把他的中考安排在他讀完初三以後,那樣就能證明,這所學校的老師是好老師,學校是好學校,之前排名全市倒數,那是因為學生質量不行!母親對學校的做法也沒有提出質疑,因為明昊每年拿到那麼多的獎狀掛在牆上確實很好看!就這樣,他的人生成了這本書裏的故事!
前麵說過了,明昊自學了初中所有的知識,平時在學校,他除了上課繼續鞏固知識點以外,就是大量的題海戰術。看著身邊的同學參加各種興趣小組,他很是羨慕,私下裏他和父母、考試都溝通過,希望參加美術小組,畢竟在小學時他對美術很感興趣,而且素描功底很好,也參加過市裏的繪畫比賽並取得了很好的名次。但家長和老師的態度出奇的一致:好好學習文化知識才能考進好的大學,隻有學習不好的學生才會選擇“小三門”來提高考進大學的幾率!
無奈,他隻能做回那個他!
初三了,按照母親的說法,明昊隻要堅持完這一年考進重點高中,就讓他在課餘時間學美術。可是不斷的背誦、不斷的做題,讓他感到無盡的疲憊,內心生出一種無法反抗的無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