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曆時10個月的凡爾登大戰就此落下了帷幕。
凡爾登之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戰役,也是雙方爭戰最為激烈、傷亡最為慘重的戰役。在300多天的戰鬥中,交戰雙方共投入近200萬的龐大兵力於這個狹小的要塞區。其中德軍投入了50個師,法軍投入了65個師。雙方在交戰中都遭受了巨大的傷亡,其中德軍損失達45萬人,法軍也損失了近55萬人。
這是~場規模宏大的陣地消耗戰,也是人類戰爭史上的一次“最不理智的、最沒有價值的搏鬥”。戰役所呈現出的主要特征是持久、殘酷、消耗巨大。所以後來的軍事曆史學家們把這場戰役稱為“凡爾登絞肉機”、“默茲地域的磨坊”,也有人稱其為“凡爾登屠場”或“地獄之戰”。
在這場讓德國一蹶不振的大決戰中,無論是德軍統帥部對形勢的判斷,還是前線指揮官的戰役戰術指揮,都犯了非常嚴重的錯誤。
在戰略上,法金漢將軍策劃此戰的目的是力圖把凡爾登作為一個誘餌,來聚殲法軍主力。但他卻忽視了德國與協約國之間在戰爭資源尤其是人力資源上的巨大差距,使得德國在巨大的人力資源消耗方麵感到力不從心。事實也已表明,法國的傷亡雖然比德國大,但它尚有餘力一戰,而德國卻已經捉襟見肘了。所以這種在堅固陣地之間拚消耗的戰略決策,隻能導致德國人先於他的對手把血流幹。
在進攻時的戰術指揮上,誌大才疏、剛愎自用的威廉皇太子也犯下了許多低級的錯誤。首先是他選擇實施突破的地段過於狹窄,隻有區區8-5公裏,這樣狹窄的進攻正麵使法軍避免了分兵把守的危險,而可以把主要的兵力兵器都集中在德軍主要的突擊方向上。本來德國軍隊是一支機動靈活和作戰能力較強的軍隊,由於受作戰地域狹小的限製,使得他們隻能在一個遍地是彈坑、掩體和墳墓的地方與對手打無謂的消耗戰,從而使自己的長處無從發揮,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對於法國來說,凡爾登保衛戰是法國軍事史上精彩的一頁。它體現了法蘭西民族的堅強與自我犧牲精神,使整個法國的士氣得到了振奮,信心得到了恢複,也使法國在以後的戰爭中逐漸掌握了戰略進攻的主動權。隨著德國走下坡路的開始,整個戰爭的失敗對於德國來說已是為期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