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冠 冕 人 生(長篇小說)(1 / 3)

冠 冕 人 生(長篇小說)

曉明

引言

“眾口難調”說的是人們飲食口味各不相同,在眾多口味中,很難滿足每個人的要求。

民間有句俗話說:“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寫點東西也一樣,“陽春白雪”固然好,“下裏巴人”也不可少好。

冥思苦想編撰大作,寫英雄、寫楷模、寫大人物,是時代的主旋律;塑造出時代形象,揭示時代大主題,可謂大手筆!

社會不是那麼單一。一些人就是把“牢底坐穿”,也幹不出轟轟烈烈的事來。我的一位同事說曾想當個顯赫一時的大貪官,即使英年被殺頭,也不枉活一生;可他連撿點便宜小菜的機會都沒有。

有人開玩笑說,沒有小偷公安會失業。細想起來,這話還有一點哲理。社會和自然界一樣,存在的東西都有合理性,既要盡可能地開發利用,又要承認存在的合理性。

人類社會就這樣,那些淺薄、平淡的小人物也不可少,他們也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在社會不斷發展的今天,人們以不同的途徑,從農村到城鎮,從小城鎮到大城市。這些平凡小人物的命運怎樣?也許他們人生也有“冠冕堂皇”的一麵。

城鎮是現代文明的象征,但農村還是人類祖先的根。人類本身就是隨著社會發展,從落後的農村一步一步走向文明的城鎮。在這個曆程中,經曆著人類由落後向進步轉化的痛苦變革,自新。

汪成霞幹了十多年戶籍民警,啥稀奇古怪的事都見過,那些亂七八糟的家庭矛盾調解過無數次,今天這違背道德,嚴格說違犯國家法律的家庭矛盾,使她束手無策,氣得她七竅生煙。

你說這事怪不怪?

一個七十來歲的老礦工不顧兒女勸阻,老伴反對,找個五十來歲寡婦做“小老婆”。說他另尋新歡,老礦工喜新不厭舊。大老婆沒丟,找個小老婆啥手續沒辦。一夫兩“妻”,三人湊合,理直氣壯住一個屋子,一個灶吃飯。

老礦工姓鄭,名長清,隻知道祖籍在雲貴高原。

解放前夕,國民黨還想保住江南半壁江山,四到八處瘋狂抓壯丁。鄭長清逃兵荒來到這裏,鑽煤炭洞洞,依仗老板權勢,沒被抓去給國民黨當炮灰,撿了條命。

解放後,成立礦區,順理成章當了煤礦工人。

大老婆姓薑,貴州人,和鄭長清一起逃荒來的。

解放前,結婚不興登記辦個啥證,隻認“媒約之言,父母之命。”媒人牽線,父母做主,選定吉日,雙方拜堂成親,就叫明媒正娶,合法夫妻了。

身邊沒個親人,沒有托人做媒,自作主張,擺兩席酒,請了客,拜堂成親。女人改姓鄭,名薑氏。成了礦工家屬,靠丈夫工資養活。

小老婆楊桂花,年輕時嫁給礦工。新婚幾天,丈夫在井下犧牲了,無兒無女,守寡吃撫恤金!

鄭長清資格老,工齡長。改革開放初期,礦上分給他兩室一廳五十來平方米的套房。在這個城鎮,高標準待遇。

他們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小女兒已二十出頭。兒女都大了,個個有出息。看不上煤礦工人,下鄉當知青,考學校遠走高飛,另攀新枝分配工作,不在身邊。

鄭長清分得這套住房,正好一“妻”一室。客廳廚房廁所共用,寬寬鬆鬆,恰到好處。

鄭長清輪流坐莊,一室半月。有頭有尾,有章有序,從不亂套,互不幹涉。

“小老婆”每月交生活費,老伴統管。買菜煮飯,漿衣補裳,兩大小搶著做,不分彼此。麵子上客客氣氣,一家人和和睦睦。

鄭長清身板硬朗,神清氣爽,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鄭薑氏鬥大的字認不了半升,舊腦筋。隻認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個石頭抱起走的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