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團挽著媽媽,來到離家不遠的一座大教堂,自從來到這個國家,團團每到周末,常看到有很多人,如同上班一樣準時到教堂禮拜。她沒去過,周末休息的時候團團喜歡逛逛街,開車出去看看山水,從來沒有想過上教堂。中國的文化模式,在她的內心紮下很深的根,對她有很深的影響,因此沒有特殊的情況,從小就植深於她頭腦中的文化體係,是不容易被打破的。但是母親抑鬱的狀況,很長時間一直沒有好轉,而且她與團團的交流也越來越少,讓她非常著急,實在沒有辦法,她遵照朋友的建議,決定領媽媽到教堂看一看,萬一那裏能打開她的心結呢,萬一做禮拜對她有好處呢?
她們離教堂還有一段距離,就看到平時空曠的非常寬闊的教堂廣場上,停了許多車,而且還有很多車正在向這邊駛來,團團真沒想到,這裏會這麼活躍和繁盛,她轉過頭看了一眼媽媽,看到這時候的李冰滿眼放著光彩,蒼白的臉上,不知道是興奮還是天熱的原故,居然有了紅暈,鼻尖上都有些汗珠。團團高興極了,緊緊的拉住媽媽的手,隨著進入教堂的人群往裏走。
李冰也感覺到自己的變化,藍天白雲下,到教堂來的人們,虔敬又喜悅的樣子,深深的感染著李冰,她覺得周身有一股熱流在流動,心跳也加快了,她仰起頭,看著碧空如洗的藍天下,高高聳立的白色教堂的圓頂和塔樓,它們以一種凝固的形式,兀立在天地之間,好像向她打著招呼。這時候的李冰,心裏好像有什麼東西被融化了一樣,不知不覺的,她的眼淚不聽使喚的直往下流。自從她來到女兒身邊,她沒有再哭過,一切好像都靜止了一樣的,不想說,不想哭,也不想動,但是此時此刻,她的眼淚像開了閘的河水,怎麼也抑製不住,李冰害羞的想:“還有女兒啊,讓女兒看見多難為情,”團團理解媽媽,因此故意抬起頭看著莊嚴的教堂,摟緊了媽媽有些顫抖的身體,就這樣,她們娘倆第一次有目的的,走進了這個她們不了解的聖殿------
日子一天天過去,團團發現李冰自從到教堂以後,有了些變化,除了她常去那裏以外,臉上也有了笑模樣,有時候媽媽一去教堂很晚才回來,時常能聽到她唱歌的聲音,是教堂裏的讚美詩。
李冰年輕的時候,嗓子很好,歌唱得也很好,團團小的時候,經常聽到母親和父親一起練習唱歌,那時候,她記得每年‘七一’或者‘國慶節’,都有組織各單位和集團公司的合唱等演出活動,每到那個時候,爸媽都很興奮,常常回家討論和練習,一些歌曲團團都學會了,比如《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唱支山歌給黨聽》,《社會主義好》,後來又有一些新歌,《媽媽教我一支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愛我中華》等等,單位組織活動的時候,媽媽總擔任領唱,她的聲音很有些民族歌唱家的味道,爸爸常常以此為榮,每次演出之前,爸爸都是媽媽的‘指導和忠實的陪練,那個時候,團團記得他們這樣的活動很多,可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起,這樣的活動沒有了,爸媽在家練歌的聲音也沒有了。後來團團離開了他們,也就再沒聽到過,媽媽大聲唱過歌曲。
李冰的狀態越來越好,團團記掛著地球另一頭的爸爸,以前她和爸爸通電話和視頻的時候,沒等爸爸說幾句,媽媽就打開屋門,到院子裏去,現在媽媽這一點也好了一些。在團團心裏,她非常希望媽媽能夠原諒爸爸,對於團團來說,有爸有媽,才有家的感覺。雖然她已經大了,不依賴父母也能獨立生活,但是如果父母離開,她還是會很傷心,覺得自己少了什麼,那種感覺她想過,是一種特別特別的,心裏沒有落到底的感覺。她沒有和父母表達過,怕他們有壓力。社會上的道理她懂得很多,而且她遇見父母離婚的人也很多,這些人好像都沒像她這樣,總是偷偷的擔心著什麼,暗暗的盼望著什麼。團團聽說過這樣一種說法:離婚的家庭,對孩子都是有很大影響的,可是她看到身邊單親家庭的人,沒看出與其他人有什麼不同。如今遇到父母這件事情,團團知道,一定會有影響的,一定會在孩子們成長過程中會留下很深的記憶,有可能一生都不會忘記。看來很多心理學,對單親家庭孩子的分析是有道理的。
團團一邊想著,一邊拿起手機要撥通的父親的電話,現在正是他早上起床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