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意外相逢(1 / 3)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華東某軍事演習基地一輛軍用救護車正以每小時130公裏的速度衝出基地飛馳在公路上,車上無論是駕駛員還是醫護人員都焦急地盼望著救護車能一下飛到東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而此時的東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在接到本市陳市長通知後已組織好專家做好一切搶救準備,當軍用救護車到達第一人民醫院時,早已等待的醫護人員迅速把傷者推進了手術室,心腦科專家吳主任立即安排人給傷者拍片,當醫護人員把片子遞到吳主任手中他迎著燈光看時手有點顫抖,這種異樣的感覺是他從醫幾十年從未有過的。

他立即給國內著名心腦科專家來東州授課的李佳梅教授打了電話,“李教授,我想請你來手術室一下。”

對方一聽立刻知道什麼事,“吳主任我馬上到。”

吳主任看著片子心想這個傷者的命有多大啊!一塊彈片幾乎是緊貼著心髒主動脈,一路趕來顛簸中若彈片刺破心髒主動脈人早就沒了,就是手術也得萬分小心,沒有精湛的技術,萬一手術中彈片把心髒主動脈劃破也是難以確保傷者的生命,所以他深感自己的技術水平還沒有足夠的把握,才給京城來的專家李佳梅教授打電話,請她過來親自主刀。

蘇淮省醫學院就座落在東州市市區,而李佳梅是蘇淮省醫學院客座教授,吳主任是個一心好學的醫生,李佳梅來醫學院授課時他經常抽出時間去聽課,一來二去兩人就熟悉了,加之吳主任好學的精神也深得李佳梅教授讚賞,後來在吳主任請求下李佳梅教授受聘於東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座診專家。

當李佳梅教授匆匆趕到手術室時,她接過吳主任手中片子看了看,“什麼原因受的傷?”李佳梅教授問。

“部隊送來的同誌說是演習時為救人受的傷。”吳主任回答。

“彈片!那更危險,馬上手術。”李佳梅毫不猶豫地邊說邊做手術前準備工作。

手術室內李佳梅教授親自主刀為傷者手術,手術台前圍著醫護人員,各種手術器械在醫護人員手中傳遞,李佳梅教授緊鎖雙眉專注地做著手術。

手術室外等候的部隊同誌表情嚴肅,個個都在焦慮中等待,“師長不會有事吧?”一個年輕的女少尉問身邊一個中校。

“一定不會,他命大,聽說當年在戰場上他帶領一個排阻擊敵人一個營,任務是一天一夜,戰友和首長都以為他回不來了,可是他完成阻擊任務後以犧牲兩名戰友為代價把全排人員全部帶回,戰友們抱住他激動地說,“任務太艱巨了,都以為你回不來。”

“我命大,保家衛國的使命我還沒有完成,所以我不會死的。”丁建鋒豪邁地說。

“他為了我軍建設還有好多心願沒有完成,他絕不會離我們而去的。”男中校語氣堅定地說。

而某軍事演習基地並沒有因為師長受傷停止軍事演習,師參謀長許昌飛正在指揮全師按預案演習,這場演習是他和師長丁建鋒三個月前就謀劃的,丁建鋒要求演習過程中一切盡量貼近實戰,他認為軍人唯有參加實戰才能提高和鍛煉自己,而和平年代的軍人遠離戰爭,那麼軍事演習就顯得猶為重要,所以他每年都要搞次軍事演習,不僅如此,他還注重抓軍事訓練,平時全師必須嚴格按軍事訓練大綱訓練,每年冬季都會搞一次全師大比武,以此來驗證平時訓練的成績。

其實從個人感情角度講許昌飛希望這次演習盡快結束,好能去看看老戰友丁建鋒,他和丁建鋒相識近十年來一直在一起共事,了建鋒當團長時他當副團長,丁建飛當副師長時他又當師副參謀長,現在丁建飛是師長,他又是師參謀長,長期以來丁建飛的治軍理念和帶兵之道一直影響著他,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是一條恒古不變的真理,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想一年365天,天天如此則更難,這要喚起全師幹部戰士的常年訓練激情,然而他讓全師做到了,而且幾年如一日。

但要拋開個人感情,從大局出發,從提高全師整體軍事戰鬥力來說他又必須要按預案繼續操演下去,正如他受傷前還清醒時說的:“參謀長,演習繼續進行,千萬不能……”

他之所以受傷,也正是因為這次演習要求貼近實戰的原因。他走出師指揮所來到前沿陣地實地觀看紅、藍兩軍推演爭奪130主峰的過程,警衛員就提醒過他說:“師長還是回指揮所吧,這必定是實彈演習,這樣靠近演習陣地,萬一有顆流彈過來很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