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預言令人無法置信,那個故事撲朔迷離
楊老伯回憶地說道:“我們楊家的曆史可以追朔到北宋早期,就是北漢降將,號稱金刀‘楊天敵’的楊業,後代則因為戰爭而犧牲了很多,人丁逐漸潦落。到了我曾祖父楊金鵬這一代,也就是乾隆爺時期,更是幾代單傳了。
曾祖父楊金鵬隻是一個清宮廷匠師。到了乾隆二十二年,也就是1757年,乾隆爺下令圓明園的【海晏堂】中,增設能夠報時的雕塑,欽命歐洲傳教士郎世寧主持設計,,法國人蔣友仁設計監修,清宮廷匠師製作。開始時,郎世寧是要建造西方特色的裸女的雕塑,可是乾隆皇帝覺得這有背中國的倫理道德,所以勒令重新設計,後來才有了這十二生肖銅像。”
李小龍恍然道:“原來你家祖上參加了‘水力鍾’的建造啊!這段曆史好像聽人說過。”
楊老伯感歎道:“書上寫的沒有錯,可書上沒有寫的事情,就沒人知道了!”
李小龍好奇地問道:“還有書上沒有的事情啊?!”
楊老伯說道:“是啊,有一個事情曆史書上沒有記載,至今都是個謎。”
李小龍忙問道:“什麼秘密啊?你知道嗎?快告訴我。”
楊老伯喝了口水,接著說道:“當時設計好後,郎世寧發現大清竟然沒有一個工匠還懂得青銅器製作方法,乾隆皇帝又催得急,先後實驗了幾十次,也沒有辦法解決。”
李小龍好奇地問道:“那後來怎麼解決的呢?”
楊老伯長長地歎了口氣,說道:“為這事,乾隆皇帝發怒已經砍了好幾個工匠班頭的腦袋,輪到我曾祖父楊金鵬,他也沒了主意。就讓家裏人等著辦理後事。”
停了停,他又接著說道:“還是蒼天有眼啊!可憐我楊家無後,在最後要求交工的那個深夜裏,來了一個背著大包裹的人,他告訴我曾祖父,他有辦法解決青銅器的原料和製作方法。我曾祖父曾經問他的名字,他絕口不提,否則,就不再幫忙了。”
頓了頓,又說道:“我曾祖父答應了對方的條件,從今以後絕不泄露有關他的任何事情,那個神秘人,才把青銅器的原料和製作方法,告訴了我曾祖父。並且,打開隨身攜帶的包裹,拿出了他的東西,原來那包裹裏藏著上佳的青銅原料。……就這樣,我曾祖父才免了殺身之禍,解決了十二生肖銅像的建造問題。“
李小龍入迷地說道:“原來是這麼回事,真精彩啊!”
楊老伯笑道:“精彩的還在後麵呢!”
“什麼?!還有什麼秘密你沒有告訴我,快說,我都等不急了。”李小龍猴急起來
楊老伯這才說道:“我也是在10多年前,才揭開了一些這團曆史迷霧。……小龍,你知道我們家族原來最主要的生意就是做仿古青銅器的,主要就靠了祖上傳下來的青銅器的原料和製作方法,後來,我把我們的青銅原料拿到美國的實驗室裏做材料分析,卻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
李小龍已經有些坐不住了,急道:“什麼發現啊?”
楊老伯說道:“實驗分析表明,我們做出來的青銅原料,是當時沒有人知道的最佳金屬配比,這種最佳金屬配比的青銅原料,就是今天世界上其他人和國家,也還沒有生產出來。”
李小龍忽然想起了一段考古發掘資料:
1974年,在陝西臨潼縣西楊村,距秦始皇陵東側1.5公裏的一片荒原上,考古工作者發掘出了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代大型地下兵馬俑軍陣。
從二號坑出土的青銅劍,長86厘米。劍身上有8個棱麵,極為對稱均衡。19把青銅劍,誤差都不到10絲。它們曆經2000年,從地下出土,都無蝕無鏽,光潔如新。用現代科學方法檢測分析,這些青銅劍表麵竟塗有一層厚約1/00mm的氧化膜,其中含鉻2%。這一發現立即震動了世界。因為這種鉻鹽氧化處理是一種近代才掌握的先進工藝。據說德國在1937年,美國在1950年才先後發明並申請專利的。而且,它隻有在一整套比較複雜的設備和工藝流程下才得以實現。
尤為值得稱道的是,這些青銅劍的韌性也是異常驚人的。有一口劍,被一具150公斤重的陶俑壓彎了,彎曲度超過45度。當陶俑被移開的一瞬間,奇跡發生了,青銅劍反彈至直,自然還原。這精湛的鑄劍技藝,令人瞠目結舌。
還有1965年湖北省江陵縣望山1號墓出土的“越王勾踐劍”,這是一把鋒利無比的寶劍,當考古人員將劍從劍鞘中抽出的一瞬間,伴隨著一道亮眼的寒光,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呆了。而一名開采隊員一不留神就將手指割破,血流不止。有人再用16層白紙試其鋒芒,稍一用力便將紙全部劃破。這把青銅寶劍穿越了兩千多年的曆史長河,但劍身絲毫不見鏽斑。
2000多年中國古代的青銅製作水平,至今人們還沒有超過,留下了“千古不鏽”之謎,也成為世界難解之謎。
李小龍震驚了,對楊老伯說道:“2000多年前,青銅製造的秘密,至今,是人們用現有的科學技術手段,或者按照正常的思維邏輯,推理得出的世界上無法解釋的事情。你曾祖父後來有沒有查過那個神秘人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