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世,三教九流。三教指--儒教、佛教(釋教)、道教。九流又分上、中、下三等,即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上九流俗語: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上,四流官,五流閣老,六宰相,七進(進士),八舉(舉人),九解元。中九流俗語:一流秀才二流醫,三流丹青(畫家)四流皮(皮影),五流彈唱六流金(卜卦算命),七僧八道九棋琴。下九流俗語:一流高台二流吹,三流馬戲四流推,五流池子六搓背,七修八配九娼妓。
三教是文化傳承,目前我們國家百花齊放,百鳥齊鳴,文風鼎盛。九流就是從事工作了。上九流放在現在,指的是從政人員(公務員)。中九流放在現在,主要指教師、醫生等事業編製人員。下九流放在現在指的就是所謂的自由職業者,他們充斥著這個世界的角角落落。
猴三的真名叫什麼,周圍的人們基本已經忘了。從我記事起,聽到所有的人都稱呼他叫猴三。他自稱一輩子上不了台麵,是一個下九流戲子出身。
你說他是一個戲子,他又不能上台唱戲,但是戲癮又特大,從最早的收音機到單放機,再到小的MP3、MP4、再到智能手機,可以說是機不離身,隨時都在聽晉劇、京劇。他從小就在戲班裏混,沒有見過自己的父母親,據當時戲班班主說他是在路上撿的。
據戲班班主說撿到他時,他瘦得和猴子一樣,隻有十多斤重,剛會趴,班主是在散戲收箱時,戲台邊上撿到他的,開始以為是誰不小心把孩子丟了,就在戲台邊貼了一張大字,告訴大家撿了一個孩子,讓主家快來認領。為了讓人能找到他們,戲班在當地又停留了兩天,結果還是沒有人來認領,班子又要著急去下一個主家唱戲,隻好又貼了一張大字,說明去處,讓小孩的家人好找到他們。班主就帶著孩子一塊上路了,結果奔波了一個月,還是沒有人認領,班主說左右是一條命,就養著他吧,戲班這麼多人,一人一口吃的,也就把他喂飽了。孩子也很乖,很少哭鬧,隻有肚子餓了或身體不舒服了才會哼哼一下,最多哭幾聲就停了,從來不給劇團的人添麻煩,人們都喜歡逗他玩。就這樣他在戲班裏混著。由於他一直又瘦又小,他們現在的戲班又叫侯家班,班主就姓侯,所以班子裏的人都叫他“猴三”。這一叫,就是一輩子,別人問他姓啥,他就說自己姓侯。
侯班主開始還想好好培養一下猴三,希望他以後可以當一個台柱子,從小就讓他練各種基本功,猴三也順勢拜了師傅。沒有想到猴三在很小的時候就倒嗓,成了典型的鴨公嗓,聲音簡直沒有辦法聽,每天就隻有做一些搬箱倒櫃,畫背景、換服裝等營生。沒有想到在畫畫和做針線方麵他很有天賦,畫啥像啥,做起針線活來比繡娘還要精湛。慢慢地還學著認了字,成了劇團裏的“能人”。猴三15歲那年,因劇團給一個軍閥演戲,軍閥非要台柱子彩玲給他當姨太太,侯班主看形勢不對,連夜帶著戲班就開跑,結果在逃跑的過程中,班主被流彈打中,死了。由於怕軍閥找麻煩,侯班主的老婆帶著女兒翠翠,卷起細軟跑了。猴三全身穿白,傷心欲絕。彩玲也哭成一個淚人。他說“師傅把我養大,就是我的親爸”。他賣了幾樣行頭,買來棺材,給班主換上壽衣,裝棺入殮,在山崖洞裏設了靈堂,猴三哭的和淚人一樣給班主守了夜。第二天,就近找了一塊淨土,把班主給埋了。下葬的時候,天空陰雲密布,戲班子人員和猴三一塊送行,吹鼓手吹一首‘哭皇天’吹斷了氣。猴三一個人跪在墳前說,‘師娘帶翠翠走了,沒有給你送終,你不要怪她們,她們安全了也是對師傅的好,以後我找到師娘和翠翠了,一定照顧好她們。戲班子彩玲姐想要出頭,帶著大家討生活,我覺的可以,不能讓侯家班散了,我以後一定做好彩玲姐的後台工作,讓侯家班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