綃蝶科Ithomiidae、閃蝶科Morphidae、珍蝶科 Acraeidae、大弄蝶科Megathymidae、韁蝶科Euschemonidae 的科級分類地位,第一次將世界蝴蝶分為17科,中國蝴蝶分為12科,闡明各科的特點,繪製其翅脈圖,編製了世界蝴蝶2總科、17科的檢索表(參閱《世界蝴蝶郵票》一書第20頁),初步構建了我國和世界蝴蝶的分類係統。與此同時,逐一鑒定了100 多個國家反映在郵票上的有代表性的蝴蝶323種,記述了它們的學名、特征、分類地位和分布,首次給外國蝴蝶擬訂了中文名稱,這就為以後的研究創造了條件。為了和國際接軌,人們不僅研究國內蝴蝶,也開始研究外國蝴蝶。 [3]
1999年,吳雲出版了《世界名蝶鑒賞》一書,該書概括闡述了全球蝴蝶4 總科、17科,生動形象地介紹外國名蝶150多種,使人大開眼界。 [3]
2000年,壽建新、周堯出版了《中外蝴蝶郵票》一書。該書通過世界各地發行的 961 枚蝴蝶郵票,介紹了各國國蝶,記載世界各地有代表性的蝴蝶4總科、17科、471種。 [3]
2001年,孫桂華、陳麗軫、武春生編寫的《世界蝴蝶博覽》共收錄美洲和非洲的蝴蝶 13科、506 種。書的前言中說:“圖譜中凡是與壽建新、周堯先生 2000年8月出版的《中外蝴蝶郵票》中相同的蝴蝶都已參照周先生命名的蝴蝶中文名,如果差異較大的將周先生命名放在括號裏,以使讀者作為參考。” [3]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大量外國蝴蝶標本進入國內,這為觀賞、了解、鑒別外國蝴蝶創造了條件。 [3]
2004年,周堯、袁鋒、陳麗軫出版了《世界名蝶鑒賞圖譜》一書,全書共收錄世界名蝶17科、346屬、969種,為研究、鑒賞蝴蝶做出了貢獻。為了致謝澳大利亞蝴蝶專家B.D\u0027Abrera的傑出成就(他的著作是此書的重要參考資料),《世界名蝶鑒賞圖譜》在首頁刊登了他的照片,照片下麵寫著:世界著名蝴蝶專家B. D\u0027 Abrera。 [3]
2005年,壽建新、周堯出版了《世界名蝶郵票鑒賞圖譜》一書。該書介紹了世界各大區:古北區、東洋區、非洲熱帶區、澳洲區、新北區和新熱帶區的蝴蝶分布概況及代表性種類,通過世界各地發行的近 2000 枚蝴蝶郵票,記載了郵票上的世界名蝶共4總科、17科、1026種,並統計全球蝴蝶總數為4總科、17科19639種。 [3]
由於國內的昆蟲館、蝴蝶館中的外國蝴蝶許多沒有中文名,已有的中文名也十分混亂,因此迫切需要研究世界糊蝶的分類係統並做好中文命名工作,以利於昆蟲研究、生物教學、科普及國內外學術交流。這是我國生物科學趕超國際水平的基礎工作。 [3]
蝴蝶(14張)
按傳統的分類係統,蝴蝶(butterfly)屬錘角亞目Rhopalocera,蛾類(moth)則歸於異角亞目 Heterocera,並將觸角形狀、軀體粗細程度、有無翅韁(frenulum)、活動時間、休息時翅膀狀態等作為判斷蝴蝶或蛾類的依據。隨著鱗翅目昆蟲係統發育研究的不斷進步,一些傳統觀念被打破,其中有劃時代意義的是分布於中、南美洲的絲角蝶成為蝴蝶的一員(絲角蝶成蟲形態近似尺蛾,夜間活動,觸角為絲狀,但幼蟲形態近似於蛺蝶科閃蛺蝶亞科,其蛹則近似於粉蝶科)。除了絲角蝶以外,弄蝶也是蝴蝶中一個特殊的類群,餘下的成員則是傳統意義上的蝴蝶,即鳳蝶、粉蝶、灰蝶和蛺蝶以及婕格德蝶。因此、現在所謂“蝴蝶”的範疇為絲角蝶總科 Hedvloidea、弄蝶總科 Hesperioidea 和鳳蝶總科 Papilionoidea。在係統樹中、蝴蝶被蛾類“包圍著”,通俗地說,蛾類是鱗翅目中除了上述3個蝶類總科外所有成員的統稱。但是,從外觀特征上,區分蝴蝶與蛾類的傳統方法依然有效,即絕大部分蝴蝶均擁有以下特征:①觸角為棒狀或錘狀;②白天活動;③兩翅連鎖器為翅抱;④身體相對纖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