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心博、魏心怡、孫建波、何元英是做火車去中原市的,遂州市沒有飛機場。本來偉偉是讓四人去蓉城市坐飛機的,但這幾個人都覺得坐飛機太貴了,現在公司才剛剛起步,這樣坐飛機出差會引起公園職工的不良輿論,就隻有等以後公司開始發展壯大創收了才能考慮坐坐飛機。
坐火車就折騰人了,這時還沒有T字快車,更沒有什麼和諧號,加上巴蜀的蜀道難,兩省交接都是高聳陡峭的群山峻嶺,火車能不晚點按時到就不錯了,要是在冬天山上下點雪,晚點幾個縣市是肯定的。四人好不容易經過16多個小時的火車顛簸終於來到了中原市,來到了中原工業大學,開始籌備中原研發工作室的相關事宜。
為什麼舍近求遠不先去蓉城市的巴蜀大學找相關專業人員,而是先去更遠的中原市的中原工業大學呢?原因很多,但主要的有以下幾點:
一是偉偉想利用重生優勢當個伯樂,偉偉以前就是中原工業大學的機械學院學生,對中原工業大學的機械學院比較了解,特別是部分人員的專業實幹能力非常了解,甚至可以點名直接與這幾個人進行聯係。
自己在大學研究生階段的年輕導師何友偉是首選,幾個年輕有為的講師陳傑、汪倫、高科也是重點選手,這些人都是機械設備研發的行家,不過現在也就是中原市中原工業大學在讀碩士或者學士。
千裏馬常有伯樂不常有,偉偉憑著重生的先天優勢當然更急切的想當這個伯樂了,不僅省去對人員考察的大量時間和精力,而且還能在這些寶玉還沒被割石見玉的時候就收入閬中,做個慧眼食欲的天眼人,說白了,偉偉是在潛力股時買入,物美價廉,才能在未來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二是考慮未來的發展,快樂源將來的發展將不會局限在遂州市或者巴蜀省,第一個過山車遊樂園開發成功後,公司將會不斷向外拓展。
在中原市這個國家級交通樞紐城市建立研發工作室,對以後快樂源進一步向外拓展是非常有好處的。而且中原市一直就是的重工業城市,機械製造業在國內也是處於相對領先的地位,對研發設計完成後進行配件製造是非常方便的,有好幾個鋼鐵設備鍛造廠都有能力生產相關的配件。
想做大公司就的有長期的規劃,著眼長遠利益和全局,特別是公司領導級別的人物,更要從長遠角度出發把握好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
三是考慮中原工業大學在中原覆蓋範圍的影響力,在中原地區的幾個省份,中原大學的知名度是相當高,對快樂源來說能達到一定的跨地域宣傳的效果。
可不要小看研發基地的宣傳作用,就像兩大通訊設備供應商雖然沒什麼大的宣傳,但企業卻能在各大高校享有極高的知名度,就全靠並在各個城市建立研發基地。快樂源的重點宣傳對象之一就是學生,而偉偉直接和學校合作建立研發基地的宣傳效果將在未來更加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