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敖英所著《東穀贅言》中說
“我朝國勢之尊,超邁前古,其馭北虜西蕃,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其來朝貢,則以恩禮待之。”
講出大明王朝的氣骨。
一句“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讓人心情澎湃,讓不少的人對大明朝心生感慨。
可是伴隨著明朝的是不斷地災難,旱災,饑荒,異族的入侵……… ….
………………………………………………………………
………………………………………………
…………………………….
洪武二十四年,三月初。
清晨,冬日的寒氣似乎還沒有褪去,太陽還沒有出現,天空中的星星也沒有了身影。黑暗似乎成為了主角。
整個應天府被籠罩其中。街道上冷冷清清,隻有幾個辛苦的的小販在街邊擺弄著桌椅,準備開始一天的生意。
………………………
皇宮,奉天殿。
文武官員身穿朝服,位列在龍椅台階之下,
文官之中,
“楊尚書,你聽說了嗎。北元的軍隊寇邊了,估計陛下又要北伐。”
“還有西番蘭州又有賊寇作亂。”
一名官員在戶部尚書楊靖身邊說到:
楊靖在戶部當官期間,嚴禁胥吏橫征暴斂,貪贓擾民,多有才幹,心係百姓,
有過人之智,應變之為,被朱元璋欣賞,提拔為戶部尚書。
“北元的事情我也聽說了。今日朝會陛下可能就會任命將領率領大軍,去征北元。”
“至於賊寇,那些陳友諒的舊部還是賊心不死,竟然聯合北元,共同發難。”
楊靖道回道:
“哎呀,大人你說這些幹什麼。”
“我的意思是陛下要是北伐的話,那還好,可是如果要是兩場戰事一起,那我們今年的戶部的預算就不夠了啊。”
“你看有沒有辦法,”楊靖身邊的那名官員焦急的說道:
“那你的意思是要陛下不去打北元了?”
“還是不讓陛下不去管那些逃到西番的陳友諒舊部?”
楊靖說道:
“這個,這,,,,”
這名官員說著說著便沒有了聲音。
要是真的勸朱元璋不去北伐,不去管陳友諒舊部的話。
想想後果這名官員便顫抖了起來。
原因無它,勸朱元璋這些事情就隻有一個後果,
小逝一樁而已。
畢竟後世說的洪武四大案不是鬧著玩的,朱元璋殺起來官員那是毫不手軟。胡惟庸案更是前後加起來殺了三萬餘人。包括早些年跟隨朱元璋李善長等人也是在剛剛過去的洪武二十三年被牽連被殺,殺得洪武朝的文官早就沒有了脾氣,上個朝都要要戰戰兢兢,生怕朱元璋一個不高興自己一條小命就沒有了。
以至於很多官員在上朝前就會寫好遺書,就不會等自己在上朝的時候嘎了,遺囑還沒有安排好。
這些官員這在議論今天朝會的事情的時候,
一聲尖銳的聲音傳來,
“陛下駕到”
百官趕緊整理朝服,分列兩側。
話音剛落,一個老者,身穿窄袖圓領明黃色衣服,前身,後背,兩肩各有一處團型龍紋,頭戴金色龍冠,發色雖然花白,但是臉上充滿著威嚴之色,龍行虎步的走向前來。
這個人就是朱元璋,開創了大明的朱元璋。
在後世的評價中,經常有“自古以來,得其位未有其正者”得評價。
因為朱元璋從一介平民百姓一步一步走到天子之位。
更是驅逐了異族,建立了大漢正統王朝,明朝。
雖然在曆史上對朱元璋的評價有好有壞,但是朱元璋恢複中華的功績是肯定的。
等朱元璋坐上龍椅,一股威壓便彌漫在百官身上,禮官開始奏樂,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百官下跪行禮,高呼道:
“行了,別整天萬歲萬歲的,也不見咱真的萬歲,”
朱元璋在龍椅山不耐煩的揮揮手道:
“北元的元遼王阿紮失理來犯的事情,相比你們也知道了,他北元不在草原好好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