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元年,冬。
北風呼嘯,大雪連天,持續的暴雪天氣使得整個關中大地一片白雪皚皚。
長安,京畿道,富平縣外郊,一輛馬車行駛在茫茫雪地之中。
車內坐著三名中年男子,其中一人掀開馬車的簾子指著前方說道,“陛下,前麵便是那林家莊了。”
聽到這話,一旁的兩人都不約而同的探頭朝車外望去。
隻見前方是一個碩大的村莊,村莊依山傍水,安靜祥和,一些屋頂正冒著嫋嫋炊煙,仿佛世外桃源一般。
“沒看出什麼特別之處啊!張縣令,這莊子真有這麼富裕?”另外一名男子打量了一番,見村莊除了景致不錯,其他並無什麼奢靡之處,不由的問道。
“回房大人,這裏隻是莊子的外圍,乃是今年收留的災民居住之地,真正的莊子還在裏麵。”張縣令回應。
聽到張縣令的解釋兩人皆是暗暗點頭,災民就有如此安寧的生活,那這莊子肯定不一般。
沒錯,這三人便是如今的大唐皇帝李世民和中書令房玄齡以及富平縣縣令張獻。
幾個月前,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兩個兄弟,逼迫自己的父親退位,隨後成功登上了帝位。
沒成想剛登基沒多久,突厥就率大軍攻入大唐,甚至還差點打進長安。
無奈李世民隻好忍著莫大的恥辱,散盡家財才把突厥人給打發走。
本想著先韜光養晦一陣,誰知還未等喘息過來,又遇上這連綿大雪,一時間大唐各地災民四起,紛紛湧入各大城池。
各地官員見狀紛紛奏報朝廷,希望朝廷趕緊撥糧賑災,以免生出暴亂。
可眼下朝廷也缺糧,莫說賑災了,就連長安皇城也快陷入了缺糧的局麵。
無奈李世民隻好向世家借糧,結果人家不但不借,還要逼他寫下罪己詔以示天下。
正在李世民犯愁之時,恰好房玄齡拿著一份奏折來找他。
奏折上寫的是京畿道內一個叫富平縣的地方,上交的糧稅明細。
現在各地都是災民,這富平縣不但沒有向朝廷要求撥糧賑災,反而還交齊了糧稅。
這讓擁有房謀杜斷之稱的房玄齡看到了希望,於是他趕緊找到李世民將此事彙報給他。
李世民聽完趕緊命人將富平縣縣令傳召進宮,向他詢問此事。
經過富平縣縣令的描述,李世民才知道原來此次富平縣之所以能夠交齊稅糧,完全是因為它縣內的一個莊子。
此莊非常富裕,不但收留了富平縣內的所有災民,還為富平縣承擔了所有的糧稅。
可當李世民問起借糧之事,富平縣縣令卻表示此事他做不了主。
李世民聽後也沒為難他,畢竟人家為你出了這麼多糧,你哪還有臉去向人家開口借糧。
隨即李世民隻能招來房玄齡,經過一番商議,決定親自前往富平縣借糧。
“籲…”
“陛下快看”
馬車突然停了下來,駕車的李君羨朝李世民喊道。
李世民等人再次探頭朝外看去,眼前的場景頓時嚇了他們一跳。
隻見前方聳立著一座巨大的城牆,牆高約20米,整體呈灰色,不知是用什麼材料建造而成,看上去威壓聳立。
如果不是看見城牆上刻著林家莊三個大字,他們絕對想不到眼前這座堪比城池的地方竟隻是一個村莊。
“張縣令,這是怎麼回事,此處怎麼會有這麼大一座城牆?”房玄齡有些驚駭的問道。
“陛下,房大人,不必驚慌,這城牆乃是當初這莊子為了防範突厥人而建的。”張縣令緩緩解釋。
雖然他不是第一次看到這城牆了,但每次看到心中還是有些震撼。
聽到張縣令的解釋,李世民幾人才寬下心來。
“站住,你們是什麼人?”馬車剛到城門口,就被守城之人給攔了下來。
“是我,你家莊主可在莊內。”張縣令掀開車簾探出身子朝守城之人說道。
“是張縣令啊!公子此刻就在家中,且等我通報一聲。”
張縣令之前已經來過幾次了,所以守城之人都認識他。
“有勞”
…
“此人好生傲慢,你堂堂縣令來找他一介白衣還需通傳。”房玄齡有些氣憤的說道。
“噓,房大人慎言,要是讓莊子裏的人聽見那就麻煩了。”張縣令一聽趕緊朝房玄齡勸阻道。
他來過這裏,知道這位莊主在莊裏百姓心中的地位有多高,毫不誇張的說比皇帝在他們心中的份量還要高,最關鍵的是這個莊子實在太恐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