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謝清和她當初認識的第一個朋友分開了,說來倆人也算是有緣分,08年倆人第一次認識而後既是同學也是鄰居,倆人在一起上學的五年間,雖也有鬧過矛盾,但總是會和好的,加上謝清的性格其實是比較軟弱不太記仇的那種,所以自倆人在剛開始的認識的那一年鬧過矛盾外,其實一直都是友好相處的。說來也奇怪,謝清當時的玩伴既有學前班的又有高年級的,或許是因為住在一處,每天都會見麵的原因吧。隻是奇怪的是在謝清從小學畢業後,她身邊的朋友也差不多都離開了,而現在陪在她身邊的朋友全是後來認識的,因此談及小學時認識的朋友謝清是一個也沒有。

為什麼會和她當初認識的第一個朋友分開呢?謝清猜想或許她們倆這輩子隻有五年的情誼吧,因為倆人是鄰居,所以玩得也比較好,盡管倆人身邊都有各自的朋友,也有共同的朋友,但是倆人的關係還是更親近些,隻是後來還是出現了裂痕。因為社區改造,為了更好的收取外來租戶的電費,每排租戶的電表都集中安裝在一個電表盒裏,也因此出現了錯誤安裝。謝清她家沒有什麼大家電,按理說每個月的電費都貴不到哪裏去,可每個月的電費都超出預算,為此陳女士不怎麼讓謝清她們使用電磁爐、電飯鍋煮飯,因為耗電,可是盡管如此每月的電費還是很貴。最後隻能讓供電局的人查找原因,結果發現是電表按反了。小娟家開了一個小型汽修廠,因為租的房子電量不夠,所以牽了家裏的電一起,如此,她家裏的電費自然貴,但是她家每個月的電費確很便宜,而如此的原因便是倆家的電表按反了,因為倆家一直都是給對方交的電費,隻是謝清家每個月都會交的多,所以想著讓小娟家補回來,但是小娟的媽媽不願意,倆家大人都此問題談不攏,自此倆家的氣氛陷入僵局,而倆人的關係也因為家裏人的原因慢慢的冷談了下來。

再後來,倆人小學畢業升初中,分到了不同的班級,一個學期過後,小娟家搬回了老家,謝清家的隔壁換了新的租客,自此謝清小學認識的朋友也全部離開了。可以說在這場關係裏,謝清是所有朋友生命裏的過客,而她們也是謝清生命裏的過客。謝清常常想每個學習階段都是一個分水嶺的意思:大概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堅持到最後吧。說來也奇怪,謝清小學的朋友早早的出了學校到社會闖蕩,或是早早嫁了人,可謝清卻沒有受到任何的影響,每天該讀書還是讀書,該玩還是玩,一路按部就班的往上讀。

隻是在一群朋友都是社牛的情況下,謝清的性格依舊內向沒有改變。謝清想起當時年齡小,不懂事跟著朋友去別人家地裏摘白芸豆吃,還被人家發現了,隻是這些謝清當時並不清楚,還是事情過了後,聽另外的一個朋友說。時隔多年,謝清還能記起她當時的感受,害怕又惶恐,堪比一隻受驚的小鹿,直到聽朋友說,她們幫她說不是她和另一個朋友幹的才好點。謝清想無論是小時候還是長大後,她都很膽小、也無知,明明應該是一株堅強的小草,卻偏偏將自己活成了溫室裏的花,從小到大一直活得很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