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回老宅開超市(1 / 1)

一臉困意的徐秋秋,無精打采的看著路過的遊人。

自從大三父母車禍去世,徐秋秋就失去了生活的重心。比起本地的同學,其他同學都選擇留在了首都,但大多都一輩子為了掙一套要付出一生的房子打工,不如就回到老家回到那個自己熟悉的地方。父母留下來的200多萬和老家的房子,車子夠安安穩穩過後半輩子,於是徐秋秋一畢業就收拾收拾打包便從首都回了老家。

徐秋秋家裏的老房子是在蘇市老區,老祖宗留下的老房子。新區也有套房是父母在徐秋秋初三那年買的,為了徐秋秋考上的重點高中上學近點,當然徐秋秋也沒二老失望,考上首都的大學,可惜還沒等畢業,二老就在外出旅遊的大巴上發生意外了。沒想到政府發展旅遊業,老區的老房子這邊反而被開發成特色景點了。年初開始周遭的鄰居都陸陸續續回來做點小生意了。

說是景點其實主要是一大片特色老房子後麵有幾座大山,山裏有座廟在當地挺靈的。這幾年來的遊人多了,山腳下就也慢慢又旺起來了,政府也在規劃其他項目。

要說是景區呢,其實也就是山下的一條T字行巷子,走完T字最頂端就是上山的路了。徐家就在T字橫線上的最右側。從山腳走過來就3分鍾,整個右側也就12戶人家。整條橫線上30戶人家基本都在把自己家靠路邊的屋子改成了店麵和民宿。徐家對麵就是家特色民宿,整條橫線上光開民宿的都得有6家。其他都是些吃食店或者特產店。更不要說以廟為中心,附近也陸續開發起來

徐秋秋回來老宅主要就是想繼續開超市,說是超市其實就是個四五十平方的小賣部。當年父母也是從這開小賣部起家,到後來在老區和新區又開了兩家連鎖超市。後來父母出了車禍,徐秋秋回來匆匆的轉手給親戚了,平常就收個門麵租金。

徐秋秋家在巷子的最裏邊,左邊後邊都是背靠大山,左邊還有條小道可以上山。整個老宅有靠街上一層的門麵。後麵帶個小院,有口井,還有堂屋,廚房,洗手間,雜物間還有3間房。其中一間父母的房間,裏麵很多老家具還有父母生活的痕跡徐秋秋沒舍得改動,一間她自己小時候的房間,全部換新,舊東西都堆去雜物間。另一間客房,本來也沒放什麼東西,該扔的都扔了,現在重新粉刷了一下,放了張席夢思,放了個衣櫃,靠窗桌椅一套,朋友來玩也有個過的去的落腳地方。

最重要的,徐秋秋把門麵打通做了超市,還有倉庫。超市和倉庫隔了條走廊,左邊三分之之二是超市,右邊是倉庫。超市最裏側有扇門,打開對麵就是倉庫的門,往右走是走廊,靠路上有扇雙開大門,往左就是後院了。

想著附近發展方便了,老宅又比較靠裏清淨,徐秋從論文答辯完就開始翻新老宅了,忙忙碌碌幾個月前前後後花費了50多萬,前幾天才弄前超市進貨,營業證件,後院的翻新裝修。

老房子七八年沒人住到處都是要修整重裝的,父母的房間徐秋秋沒動,裏麵的家具都是上一輩開始就留下的老物件了。留著也是個念想。

今天第三天營業,每天的營業額最大頭的就是上山下山的遊客買的水,飲料,巧克力啊,還有就是鄰居和民宿的客人來買買生活用品,零食啥的。

徐秋秋每天就高峰的時候忙點,其他時間就整理整理貨架,或者坐在收銀處思考中午吃什麼晚上吃什麼,跟舍友聊聊天,一天很快就混過去了。

眼看著時間到了7點,街上也沒什麼人了,徐秋秋就收拾關門了,反正自己家的店上下班時間自由,才開店三天,每天營業時間就早上10點到晚上7點左右,不過這時間一個人說實話是吃不消的。

超市打烊後在堂屋,穿著睡衣,看著電視,喝著奶茶,吃著燒烤,比起留在首都打拚的社畜舍友比起來,日子真是太愜意了。

過一會又坐到院子裏樹底下的躺椅上,刷著手機聽著蟬鳴迷迷糊糊就睡著了。

不知道躺了多久,耳邊傳來水波滑動的聲音,起初還以為是聽錯了,沒想到又從哪傳來一陣呼微弱小孩稚嫩的聲音。睡在躺椅上的一個驚醒徐秋秋拿起手機一看12點了。

怎麼這時候會有小孩的聲音。

還沒等想明白呢,聲音越來越近,聽著竟然是從井裏傳來的。

一個鯉魚打挺蹦的三尺高,各種不好的念頭浮上心頭。徐秋秋一個箭步跑到牆角拿起院子裏的大掃把。此時從水井傳來的呼救聲越來越近了。

徐秋秋拿出手機先按下110以防萬一,接著顫顫巍巍的走到水井邊。往水井看去,我去,老宅水井什麼時候幹涸了,明明昨天還用來泡了西瓜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