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時九個月終於把這本小說寫完了,雖然根本沒人看,但我也算對得起自己。這是我發出來的第一本小說,小學五六年級、初中、我寫過很多短篇,在班上傳閱,那個時候沒有意識到自己有這種能力,高一的時候我決定暫時放下,好好學習。

結果,學習學習沒學好,再拿起來寫小說的時候,發現自己幹澀無比,一點也沒有流暢的感覺,就像一把放了很久沒有磨過的刀,可是刀可以磨一磨再用,寫小說卻不是。

也許我曾經確實有那麼一丁點天賦,可是錯過了就沒了,上天給你的東西你抓不住怪誰?

但成為一個小說作者的願望一直在心裏,從來沒有離開過。

有一次回家,和媽媽打掃家裏,把廢品拿去賣,翻出了以前手寫的小說,好多好多,一個個翻著看。雖然很非主流,還很異想天開,可是就很流暢,很有趣,是我現在找不到的靈氣。

也許是條條框框太多了,把自己框住,但沒有條條框框我更寫不出來。

看到很多前輩說,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所以我想或許不應該過分糾結,等完成了再來回顧,於是花了九個月,終於寫完,中途還從頭到尾大改過。

反正也沒人看,那就來自言自語一下。

現在自我感知一下:

第一,開頭還是不行,好像還是不能理解怎麼才叫能夠激起讀者情緒的衝突,明明我覺得這個衝突很夠了,但就是缺少吸引力。

第二,邏輯問題,前後故事銜接不行,總想寫得很細,但又寫不出來,卡在中間怎麼也寫不出來,反正一些細節寫著寫著就忘了。

第三,小說準備階段沒有準備好,接連就出現,後期人設立不住、細節把控不到位、定位不準確,這樣也想寫那樣也想寫。

到後期就會發現,一個程序化的大綱,根本就理不清故事,人設認識不清問題大得不行!相應的就會出現,人物間的衝突不夠、人物心理表現差、人物感情線莫名其妙、人物反應和動機模糊,連人物遇到一種境況該怎麼選擇都開始有了問題。這個時候我才發現,我從來沒有深深了解過我的人物,他們對於我就像電視裏的明星,永遠隻有那一麵,而並不是一起經曆整個故事的夥伴。

第四,中途無數次的懈怠,或者說失去動力、沒有激情。我不知道該怎麼經曆下去了,每章開始寫之前,我會盡力很長的準備工作,找靈感、理思路、設置期待感、理章綱、把劇情通過重要的對話在腦海裏走一遍,說是腦海裏走,實際要麼是寫出來,要麼是敲出來,最後一段固定的時間把設想變成每一章的內容。

開始覺得很滿足,因為享受思考設想的過程。後來開始心灰意冷,因為越寫越沒有把握,沒人看的處境依舊沒有改變,不知道自己在堅持什麼。加上工作很忙,煩心事很多,一度很長一段時間睡不好、身體狀況也不好,無比低穀,沒精力和動力做任何事,就連姨媽血都是灰色的,還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