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楔子(1 / 2)

晉王朝,士族盛行,士族與皇權結合,皇權與世家共治天下,平起平坐,甚至世家大族隱約有超越皇權的跡象,皇帝隻能忍聲吞氣。

有些皇帝空有南麵之尊,成為權臣的傀儡。

尤其是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他們祖上南遷到金陵,在江蘇一帶權傾朝野、功業顯著,家族之人文采風流,無論地位還是聲名,都不匪。

然而,皇權卻沒有找到可以用來牽製世家的辦法,沒有了皇權的束縛,世家獲得極大的自由。

九品中正製盛行,父祖官職越顯赫,子孫仕途越發達。

世人以門第論尊卑,兼錢財、權勢,而門第一般看的是婚和宦。他們在士族之間以通婚和聯姻來鞏固地位和勢力,以防士庶混淆。

若是窮一些的氏族與有錢的氏族通婚,就要備受其他士族的譴責,認為這是侮辱士族。

讀書人的官階分為九品,憑朝位、官品和祿秩決定官員的權責和禮遇,甚至是俸祿,基本上以家世評定,由有名望的推薦官(中正)評定人才等級。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貴族,公子王孫金枝玉葉,生活安逸舒適。

上三品皆是上品,其中一品幾乎都是皇族子弟任職,那麼,往後二品便變為頂尖官職,也被稱為“灼然二品”,基本上都是右姓之人擔任,競爭。

右姓之人分甲乙丙丁四姓。

有些爭不過的,便會鬧事。並且氏族子弟隻看得上清官,比如說階梯秘書、著作郎、黃門侍郎、宰輔中的文職,也就是錢多事少的職位,哪怕是一些品階較高的濁官,他們也看不上眼。

皇家子弟和世家子弟,基本在弱冠之前,便可擔任散騎常侍這類榮耀又清閑的官職,整天無所事事,珠光寶氣,油頭粉麵。

若是擔任了,那就意味著要放棄氏族的身份。

一般高門子弟隻擔任清官,寒門出身的擔任職位就叫濁官。

右姓之人,父祖輩乃做官之人,尤其是三公的三代膏粱,尚書或者中書令的三代華腴,乃是貴族上流社會的頂層。

士族子弟隻任虛職,不問公務,基本上分給衙門打雜之人完成,且祖上官職越大,越是不理事。譬如負責抄寫雜務的中書舍人,得以號令天下,深受皇帝倚重。

若有士族操心政務,便會惹得同輩嘲笑,被人們稱作俗,那麼,他便在士族之中抬不起頭。

因此,士族出身生來地位尊貴,重視修訂家譜和族譜,這是他們高貴身份的憑據。

大家族子弟不必有真才實學,他們一般都不學無術,沒見過農民企圖種苗,甚至沒見過馬。

生活奢侈腐化,熏衣剃麵,抹麵塗脂,著寬鬆大衣,穿高底鞋,走路需要人攙扶,出門不敢騎馬,隻坐車乘轎。

一般的士族紈絝子弟,吃藥、喝酒;

若是一些青年才俊,有名之士,性格天然,瀟灑不羈。那就吟詩作對,寫字作畫,撫琴弄簫,瀟灑快活,隨心所欲,一般人能達到此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