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進步讓機甲可以建造得更大,就比如眼前這台靠著反重力係統才沒有陷進地裏的巨大機甲。
高40米,兩條腿,一個方方正正的身子,一門巨大的炮,一目了然的,這是基礎機甲Plax改。
那門炮是脈衝炮,威力恐怖。
但是遠遠不夠。很遺憾,皮皮蝦的數據庫完全沒有這方麵的技術儲備。
至於給機甲加上手,加上頭,背上導彈發射架……那就更不好說了。
由於沒有技術儲備,隻能建造原型機然後不斷修改,實驗了。
眼前就是第一台原型機,由臨時工業區的加大號機甲工廠生產,用於驗證巨型機甲的可行性。
為了讓這個大家夥不因為自己的重量而行動遲緩笨拙甚至被自己壓壞,大量的高級材料堆砌在上麵,其中就包括了在地下摳出來的材料,這種材料堅硬,輕便,耐高溫,耐腐蝕,缺點是缺乏韌性。
這個缺乏韌性是相對其他優點來說的。就好像學霸的偏科一樣。
精金和其他材料複合成的骨架撐起了機甲,外裝甲的更換讓尋常武器難以破防。
但是重量也同樣變得遙遙領先。
為了讓這台機甲能在普通地麵行走,機甲上下安裝了多台反重力裝置,極大地削弱了對地麵的壓力,也讓機甲可以做出更加敏捷的如跳躍之類的動作。
而當這些裝置部分或全部關閉時,巨大的重量可以用跳躍在局部引發一場小型地震。
緊接著就需要反重力裝置馬力全開,機甲才能從地裏爬出來。
這東西證明機甲可以改裝成大塊頭,它的使命就此結束,在經曆了一係列測試之後,這台機甲被用於火力承受實驗,並取得了優秀的成績,讓我們沉痛哀悼。
然後又是新的一天,新的實驗機。
還有被挖出來的一整個巨大的建築,有門,但是進不去,外殼打不爛,有洞,但是露頭就秒,用以前排隊送人頭的辦法,收集到的信息也非常有限。
等過段時間戰艦坑閑下來了,把這玩意整個扔進去。現在留點單位看著就行,反正如果它鬧也沒辦法處理。
充實的日子一天天過去,不知不覺間,地心工程二期也結束了,再過20天,就是太空船塢開工的日子,一批批特質的建造者也被送往同步軌道,開始前期準備工作,建造並實驗新型的建造者飛船。
泰坦工程進步很大,新的實驗機已經脫離了機甲的樣子,開始向戰錘的泰坦靠攏了。
但是泰坦的武器依然沒有得到解決,等離子炮和熱熔的大型化遇到了瓶頸,隻能慢慢嚐試,脈衝炮的威力不夠理想,實體炮彈和導彈也就勉強能用。
激光炮巨大化失敗了,因為材料不行,傳動係統也遇到了很多問題,正在進行不斷的試錯。
隻有虛空盾成功裝載到了試驗機上麵,盡管小型化遇到了些問題,但還是勉強算個好消息。
原本的護盾係統也能用,但是與虛空盾的適配性有待提高。
巨型鏈鋸劍倒是很成功,但是機甲脆弱的關節和孱弱的手臂力量不支持讓它靈活揮舞劈砍。
總而言之,泰坦計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實驗繼續。
又是十天,等離子炮有小突破,威力足以安裝在20米高的小家夥上,其餘部分依然卡在瓶頸。
地心工程進入最後的階段,資源充足的日子在前麵招手。
太空中的建造者飛船已經完成了四次迭代,預計下一版就是正式型號,可以用於量產了。
實驗型飛船建造完成之後,種種問題立刻凸顯出來,就連最基本的動力艙都出現了設計缺陷,經過了這幾天的調整,新一代的實驗飛船終於也調試好了,這一次放棄了很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