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央視《麵對麵》(上)(1 / 2)

“《北宋三人行》研討會”在北京大學的舉行,再加上《北宋三人行》一書的暢銷,使14歲的張思楊迅速成為教育界內外一個熱點話題。其實張思楊也沒想到,自己會成為一個熱點話題,成為一個社會現實。張思楊隻是想通過《北宋三人行》一書的出版,使自己賺得重生後的第一桶金。他曾讀過這樣一個作文材料。

閱讀下麵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中海市鬆江二中學生韓寒,在《萌芽》雜誌社等單位舉辦的新概念作文競賽中脫穎而出。後又因陸續出版長篇小說《三重門》以及《零下一度》而蜚聲教育界內外。但他的數理化等六門功課不及格。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不久傳出消息:韓寒退學了,他要靠寫稿生活,一時成為熱門話題,進而在為一種現象。並引發社會關於素質教育政策及“學校應當培養全才還是專才”等係列教育問題的激烈討論。

請以“韓寒現象”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這個話題可謂世紀之交我國教育界內外的熱門話題中的熱點,各種報刊對韓寒的報道、分析評論連篇累牘。所謂“韓寒現象”,其實已經超越了韓寒其人其事本身,而包括公眾對韓寒其人其事的廣泛議論。

繼2000年的“韓寒現象”之後,媒體迅速打造出一個“張思楊現象”:

張思楊,S省人。高三時新概念作文大賽中脫穎而出,得到大學教授、著名作家的高度認可。大一時出版長篇曆史小說《北宋三人行》而蜚聲教育界內外。與另一位退學的少年作家韓寒不同是,張思楊13歲考入北京大學曆史係。如今的張思楊已經在北大生活近一年。他一邊讀書,一邊寫書,一時成為熱門話題,進而成為與“韓寒現象”爭鋒相對的“張思楊現象”,並引發了社會上關於當今教育的激烈討論。

張思楊沒有想到,自己會一不小心成為一個現象。令張思楊更沒有想到的是,他會和韓寒一起在央視《麵對麵》作節目。

主持人: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央視《麵對麵》現場。我左手拿著一本書,這是一本賣了幾十萬冊的暢銷書:《三重門》。它連續幾個月都位於排行榜的第一名,更讓人關注的是它的作者是一個隻有18歲的高中二年級的學生,他的名字叫做韓寒。我右手也拿著一本書,這也是一本買了十幾萬冊的暢銷書:《北宋三人行》。它的作者是北京大學曆史係學生張思楊。前一段時間“《北宋三人行》研討會”在北京大學舉行。現場跟我們一起關注韓寒和張思楊的是: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吳明先生;還有一位是來自北京大學中文係的教授曹文軒,歡迎兩位。我想問一下兩位嘉賓,你們對韓寒張思楊有什麼看法?

吳明:其實韓寒張思楊會成為一個現象得益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巨大的變化,如果說轉回去十年前,我們市場經濟沒有這麼發達,出版業沒有這麼大的自由操作的空間,媒體沒有這麼大的對社會的支配力的話,那麼韓寒張思楊要成為現象是非常困難的。這兩個現象對整個社會的發展對傳統的價值觀衝破是起到一個推動作用,如果我們把握得不好的話也許對社會造成另外一種負麵的影響。其實我不希望看到韓寒退學,同時也不希望張思楊跳級。我希望他們能夠按部就班地成才,早熟使他們失去少年時期的快樂與純潔。錢鍾書說,早熟的代價是早衰。所以我不讚成中學生模仿他們,崇拜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