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升起骷髏旗(1 / 3)

這幾日,蒸汽鍋爐始終如一地穩定運行著,它產生的蒸汽偶爾會頂開安全閥泄壓,不時的就發出呲呲聲,隻不過在這炎熱的天氣裏,鍋爐附近的高溫卻讓人難以忍受,鍋爐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火爐,盡管如此,薄鈺卻始終堅守在那裏,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衫,但他卻毫不在意,隻是專注地盯著鍋爐,思考著應該再如何的改進。

宋毅騁看著薄鈺那堅毅的背影,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深深的看重。他知道,這個年輕人肩負著巨大的責任和使命,從蒸汽鍋爐到蒸汽機,這不僅僅是一段技術的跨越,更是一次曆史的飛躍。而這個重任,現在正壓在薄鈺那瘦弱的肩膀上。

“薄鈺啊,這蒸汽鍋爐算是成功了,不過有一個問題你要考慮進去,那就是保溫和隔熱,你看,這四周,熱浪滾滾,根本不適合人待著,所以,你要想辦法,對鍋爐進行隔熱的處理。”宋毅騁走到薄鈺身邊,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專注的薄鈺並沒有發現宋毅騁的到來,直到這時才反應過來,“宋先生,您來啦,學生這幾天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可始終也沒想到什麼好東西可以用來隔熱,倒是知道些燒窯的磚可以,不過,那些東西太大了,要是用起來,這蒸汽鍋爐站的地方就太大了。”

“我記得列子書中有這麼一段話,火浣之布,浣之必投於火,布則火色垢則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不過我更願意叫這種東西為石棉。”

“石棉?”薄鈺疑惑的看著宋毅騁。

石棉的前身可以說就是火浣布,有一定關聯,但其實並不是同一個東西,宋毅騁這麼說也是為了讓薄鈺能夠聯想的到。

這石棉從字麵上就知道是什麼東西了,首先就是石頭,是礦,打碎了就是纖維,有長有短,據宋毅騁的記憶,石棉纖維大概都是在幾毫米到幾厘米,不過世界紀錄卻是2.18米,就是他腳下的這塊大地上發現的。其次,混上四分之一的棉紗,就可以製成非常好的防火紡織材料,這就是石棉這兩個字的來曆。

聽了宋毅騁的解釋,薄鈺也明白過來,“原來是一種石頭礦,不過,宋先生,這礦去哪裏找?”

這下是真把宋毅騁問住了,他那個時代,石棉加工汙染嚴重,尤其是其細小的纖維很容易讓工人吸入肺裏,最後造成塵肺甚至肺癌,有一陣好多塵肺病人維權,這才讓宋毅騁有些印象,青海、新疆、四川、雲南和甘肅有,但具體去哪裏找,他是真不知道。

不過再難,他也得去找,因為還有一種東西是需要石棉的,那就是盤根,盤根這東西說白了就是密封圈,但又不是普通密封圈,這盤根是用在蒸汽機上的,蒸汽機氣缸需要用浸透了油的盤根來密封尾端,因為尾端是有連杆要來回動的,必須要密封的,比如蒸汽火車上從氣缸出來的那根推動車輪的連杆兒,其實他有個更專業的名字。那就是鞲韝 ,不過名稱可以很多,原理就一個,不管是鞲韝還是曲軸連杆,其實就是指的帶活塞的連杆兒。隻不過在蒸汽機車上叫做鞲韝。

密封為什麼用盤根不用橡膠,肯定有它的道理,高溫高壓這環境根本不是一般橡膠圈能解決的,相對而言還是盤根好使,而且便宜,所以既然有科學家都給設計好了,宋毅騁也就沒必要去學小說中用什麼麻繩了,要是麻繩能用,就不會使盤根了,在一個這活塞連杆兒是往複運動,不是旋轉,所以也不是一般的橡膠密封得了的。

反正這個石棉的事情他是告訴薄鈺了,具體怎麼去搞,他就不管了,“需要什麼資源,直接跟我說,我一定滿足你的要求。”

薄鈺也是兩眼一抹黑,這石棉礦他還是頭一次聽說,能知道要什麼,隻得點頭答應了。

又閑聊幾句,宋毅騁語氣凝重地說道:“薄鈺啊,從蒸汽鍋爐到蒸汽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條路充滿了未知和挑戰。你要耐得下心來,多思考、多研究。過多的東西我也不太懂,所以,這一切都要靠你自己去摸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