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這些東西都很受人們歡迎。
他們的這間小店生意還經營的有聲有色,很快,半年之後就把旁邊的那間店鋪也兼並了。
過來把牆打通,直接變成了一個大的商店。
短短的半年時間,他們這店就足足掙了有兩萬塊錢。
父子三人激動的都不知道該跟誰說。
這事兒要是說出去還不得人,被人眼紅死。
而江友年在烏市待了半個月之後,從烏市帶了三輛自行車回來。
那是因為他跟老板混熟了,老板對他這人也放心,所以就賒給了他一輛自行車。
這已經算是大人情。
把自行車配件帶回來之後,直接在自家院子裏組裝。
組裝好自行車,直接拿到市麵上去賣,不用拿到市麵上,光是村裏人都想搶。
很多人都提前跑到他家來預定。
他們家的自行車比市麵上的便宜20塊錢。
誰願意有便宜不占?
所以這生意居然也是紅紅火火。
一個月下來差不多能跑兩到三趟,基本上每一套能拿四輛到六輛自行車的配件。
江友年的孩子們想最多是在家裏組裝的時候能給自己搭把手,平常沒辦法跟著他一塊兒上火車跑。
江友年的自行車生意也幹得紅紅火火。
同時縣裏麵不少人也打聽到了他這裏能夠買到全新的自行車,而且價格還比外麵便宜,還不用工業票。
不少人都通過關係打聽到這裏,親自上門購買。
就這樣紅紅火火的一年過完了。
而在第二年的冬天,他們村口的那條路終於修好了。
這條路是一條國道修的,位置相當好。
國道是穿過村口一直通向遠方,國道自從通了之後,來往的車輛立刻多了起來。
本來是準備回村做事業的,馮翠花和江秀敏他們心裏也有些為難。
省城這裏的生意不錯,每個月下來差不多能掙1000塊錢。
而且省城的環境和村裏的環境自然不一樣,在城裏待慣了,覺得城裏要比村兒裏好的多。
倆人都覺得回到村兒裏不一定能把現在的生意繼續做下去。
雖然說守著自家好,可是想到人人都想當城裏人。
他們現在有機會留在城裏,幹啥還要回村兒呢?
尤其是老二的生意做的更好,老二那合同一年幹完了以後,對方驗收非常合格。
給他們結算工程款也結算的非常痛快。
他們帶著村兒裏二百號人接的這個活。
這一年下來這些人每個人都掙到了1200塊錢。
當然有人多有人少。
好的工匠自然會比這個數字還多。
但是總體來說大家都差不離,平均下來的話,一個人也能勻到1200。
基本上比城裏工人一個月的工資還多。
最重要的是江友慶,但是說話算話,帶著他們出來掙錢,果然讓家家戶戶都掙到錢。
江友慶自己也高興,他這個工程隊的名聲打出去了,這幾棟樓就是自己的名牌。
他們這邊兒工程還沒結束,已經有人慕名找上門來。
江友慶很很有腦子,在江小小的幫助之下,不光籠絡住了那些大學生。
而且手底下的工人都願意實心實意的跟著自己幹,畢竟這麼給錢痛快的老板可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