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無問西東(1 / 2)

回到中霄已經幾月,春暖花開,葉大學士不但忙,人緣也好得一塌糊塗。群臣都知道大學士沒有什麼實權,相互走動會很安全,於是小小的葉宅,逐漸喧囂起來。要是遠在弘遠的浮生茶樓有這麼多人造訪,開茶館一定是十分賺錢的買賣。

有的時候,這些訪客還會帶著家眷一起來串門,葉晨和兩位妻子一起吃飯的時間也多起來,一家人也越來越有樣。這一日的訪客,可把釧叔嚇得不輕,阿瓜和他的兩個仆人。就連虞卿蘭和虞婷這兩個見過大世麵的皇家人士,也好奇的躲在屏風後,觀看這幾個奇怪的人。

經過幾個月的交流和學習,阿瓜已經可以初步使用漢語進行交流,並開始學習漢字。在阿瓜學習漢字的過程中,葉晨不時會表現出狂喜,因為終於有人寫的字,比自己寫的醜了。阿瓜的活動空間也不僅限於鴻臚寺,不但包括萬言齋,整個中霄城裏,大眾能去的地方,他們也都能去。考慮到今後可能會建立通商關係,朝廷每隔一段時間,還會發放一些錢糧,免得他們淪為乞丐或者餓死。

交流的效率提高了,葉晨想了解的問題,也有了點眉目。隻是很可惜,阿瓜的文明,現在還僅僅停留在語言文明的階段。阿瓜之所以認真的學習漢字,正是因為孕育他的文明,文字還沒有出現。阿瓜的世界,也有熱天和冷天,以及不冷不熱的天氣。他們的主要食物,是粗糙的大麥和相關的簡單加工品,階級條件好一點的貴族,則可以吃到小麥做的麵包,阿瓜就屬於權貴階級。除此之外,主要的食物就是土豆和魚類。

“能雪”官員抓到阿瓜他們的時候,是去年的夏天,那時這片廣大的土地還沒有一統,大西也沒有建立,屬於彖國的統治時期。據阿瓜的描述,他們應該是前年的秋冬交替之際,從很遠的東邊出發。一開始,他們有二十幾個人,都遵從阿瓜的號令一直向北走。走到實在冷得受不了的時候,他們轉而向西,又走了很久,翻過了許多山,這個過程中,隊伍死了很多人。經過阿瓜的考證,萬言齋書卷中描述的那種白色的熊,他們也在這趟旅途中見過了。隻是那段時間特別冷,每天都有很大的風雪,所以他們改變了行進方向。因為沒有見到冰海,所以也沒有見到白色的熊在冰海裏遊泳的情況。等路好走些的時候,他們就被抓了。

阿瓜的故事很長,但葉晨最關注的,還是阿瓜來到大西的路線。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湊巧的是,葉宅剛好有三個好奇的靈魂。每每談及此事,有了虞卿蘭和虞婷不停在旁邊“如果”、“假設”。讓葉晨的推導,在不經意間,發生了重大突破。

天龍曆898年的那個冬天,是一個極度寒冷的冬天,屬於寒冷氣候的極端情況。因為氣溫極低,於是凍住了某些海域。阿瓜他們,則是從這些結了厚厚冰層的海域,用雪橇一路滑過來的。阿瓜的家族一直有一個想法,隻要一直向北,或許能找到,通往那一串組成勺子形狀星星的方法。阿瓜正當壯年,這是他人生中第三次向北,在冷得受不了的那個時間點,他發現大海變成了無邊的冰,既然不能繼續向北,又不甘心直接回去,所以拚了性命,踏足了那片本來不可能踏足的方向。

大西沒有經緯儀,葉晨將腦子裏殘存的,有關地球板塊形狀的記憶都快翻爛了。一想到類似的問題,葉晨總會無緣無故的生起那個希望。隻要這裏是那顆記憶中的藍星,即使是死,也能瞑目。如果不是那顆藍星,無論此地多美妙,也終究是自己精神被放逐的牢籠。

唯一能給葉晨安慰的,是月亮。在葉晨眼中,月亮一直就那樣。這一點,葉晨與阿瓜有著驚人的相似。阿瓜雖然還不會寫詩,但已能表達那個“故鄉和我,都能在夜晚披其光芒”的意思。

葉晨與阿瓜,有著相同的情感,卻又有著不同的認知。這種不同的認知,並不僅是來自科學方麵的認知,更有來自科學以外的認知。在葉晨的意識中,那是超越科學的認知。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月。”

——《圓覺經》文殊師利菩薩章

數年後,葉宅的又添了幾進院子,因為家中增加了不隻一個的新成員。大學士武功沒有荒廢,寫的字也逐漸有筋有骨,終於有點學士的樣子。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推進,大學士需要回答的問題也減少了很多,這就導致葉晨終於可以帶著家人們,前往天龍山放蕩的玩耍。

小葉子是葉晨孩子們共同的別稱,叫著叫著,就有了“小圓葉子”、“小酸葉子”、“笑嘻嘻葉子”之類的進化形態別稱。虞卿蘭和虞婷自從變故後,已不能生育,於是全力為葉晨撮合了善良健全的女性。家裏的每一個小葉子,母親們非但歡喜,更會愛孩子勝過自己,此為每一個正常女性不變的德能,亦如經中所雲“空華雖滅,空性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