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張山戲弄老和尚(1 / 1)

故老相傳的故事。一個發生在清朝的一個亦正亦邪的狠人的傳說。

本地有個小村子,坐北朝南依水而建。小村的南麵是一條浜,浜的北岸上都是茂密的小竹林。小竹林裏有一棵合抱大的棗樹,碩大的枝幹延伸到了浜的對岸。西邊是一條直通南北的小河。浜和小河在村子的西頭交彙成了一個鬥字形的漾潭。

南北向的小河往北一裏路就彙入了京杭運河。村子的西頭,漾潭口的北邊有座東西向的小石橋橫跨小河。跨過小河上的石橋,有一條蜿蜒的田間小路通往石門鎮方向的。老輩人走此小路出市到石門街上。小石橋北麵,小河東麵斜坡的岸邊上,瓦片成堆。石橋通往村子的那頭下來幾步,對著漾潭中央,朝南突出的台地上,有一處四五步寬、用武康石精心構築的河埠,伸入漾潭。河埠後麵是一塊瓦礫遍地的空地。相傳,這塊空地上,曾經輝煌的很,有一座很大的宅院。老人傳說這戶人家關起院門,裏麵也有十八桌(八仙桌,一桌八個人)人,家人仆婦無數。這戶人家的發達,緣自一個狠人。

這個狠人,姓張單名一個山。

張山的發跡,說來話長,要從一次奇遇說起。

張山一家在本地也算是一戶本本分分的莊稼人。張山排行老三,父母懶的另想名字,三山同音,就取名張山。小小年紀的張山就跟著父母早出晚歸的幫家裏幹活了。

張山十二、三歲就長的孔武有力,挑一擔糞走個裏把路到地頭不用憩力。

那天清早,張山就被父母喊起床來要他去澆地,於是他獨自一人擔著他那又大又深的水桶來到地裏。家裏人昨天剛在這塊桑樹地裏的桑樹底下套種了青菜,需要澆一點活顆水,所以他要擔水澆菜。桑村地的不遠處是運河的渡口。地的旁邊有一條小路,小路一直往東走到一個交叉口拐上一條稍大的路往北就到了渡口。澆這塊地的水,要到渡口去擔水過來。

清晨的田野,空曠而寂靜。晨霧還沒消散,天朦朦朧朧的

張山擔著又大又深的水桶從渡口那兒擔回了幾趟水,澆好了幾壟地,想休息一下。畢竟小孩性情,在小路旁找了一塊稍微高點的地方坐下來。坐在那地兒可看到與小路交叉的那條路,這條路是南北向的,他擔水走的後半程路就是這個路。

朦朧中看到那條南北向的通往渡口的路上有個人影。這個人走的一步三搖很慢很慢,肩上好像挑著東西,但被霧氣擋住了形影絀絀看不清楚是誰。望著看著認著,好像認得又不認得。玩性上來了,他準備嚇一嚇他。他急急的跑到交叉路口藏起來等他。

不一會,那人慢吞吞的到了路口,張山一下就蹭的跳了出來。那人一驚,反手就往張山的胸口一按。這麼一按,張山就往後蹬蹬蹬的退了好幾步,一屁股坐在地上。坐在地上的張山才看清楚站在自己麵前的人並不認識,是一個勾勒著腰,肩上挑著包袱的老和尚。老和尚也看清楚了被自己按倒地的是一個小孩子。看著是個小孩,老和尚也感到自己太魯莽了。但又感到奇怪,自己這一按,用了七八分的力,這小孩才退了幾步?少見!

老和尚一把拉起張山,問他剛才是怎麼一回事。張山說,他在這兒澆地,坐下來休息,看到南邊形影絀絀一個人在往北走。他以為是南邊村子裏的那個瘸腿大叔,那大叔好開玩笑,所以想開個玩笑。

和尚一聽,心想可能誤會了,手重了。

但不相信,要張山帶他去看剛澆的這塊地。張山就帶著和尚來到他剛澆的地上。和尚看了看,真是新澆的。又看到旁邊放著的又大又深的水桶。問他這桶是誰用的?張山說是自己用的。和尚說,你不要說謊,你去擔一擔水來,然後我有話說。

張山被和尚這麼一按就倒地,他就知道這和尚不尋常。當時隻覺一股大勁襲來,自己身不由己的往後退。努力的想撐住,想使自己不倒在地,結果還是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所以他老老實實按照和尚說的去擔水。

滿滿的一擔水擔到地頭,張山臉不紅氣不喘。和尚臉上露出了笑容。和尚過來拍了拍張山的肩膀,問他幾歲了?家在哪裏?張山一一作答。和尚要他帶去見他父母,他要收張山為徒。

見了父母,父母不舍。和尚很慷慨,留下的銀子足夠他們一家幾年的開銷。就這樣,張山就跟著和尚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