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直言進諫(2 / 2)

“朕吃不下。”

這般置氣,長孫皇後看到李世民身邊的公公捧著他心愛的鷂鷹的屍體,便知道這件事也一定跟魏征有關。兩個冤家,長孫皇後有些哭笑不得。

長孫皇後斟了杯茶遞給李世民,“陛下消消氣。”接著又貼心地為李世民的肩頸輕輕按摩。“像魏征那樣的老臣子,不得陛下意,陛下何不直接賜死?這樣一來也少了一個人管束陛下。他不過是個臣子,陛下才是天子,哪有臣子管天子的理,您說是不是?”

李世民拍了拍皇後的手,“皇後無需以言語激朕。魏大人是大唐的功臣,朕看他倒也有幾分父親的親切。魏大人雖然經常下朕顏麵,但提出的建議倒也中肯。我大唐,不可無魏征啊!”即使李世民對魏征有那麼些許無奈,但李唐版圖的擴張確實也少不了魏征的功勞。如若日後要實現一番宏圖偉業,他也確實少不了魏征在身旁提點。

“臣妾冒犯。”長孫皇後向李世民行了個禮。

“皇後。”李世民揮揮手,“朕知皇後好意,也知魏大人好意。然,朕是皇帝,既無桀紂暴虐,又無隋煬帝荒唐,難道連出遊都要被人拘束著嗎?魏征成日教朕要如何如何,一旦朕不如他意,便要咄咄逼人,煩人得很。”

這個問題明顯怎麼回答都不對,長孫皇後才不上這個當,“臣妾隻知,陛下會是千古無一的好君王。”這不是,一句話就讓李世民沒了下文。李世民此時的火已經被消下去了大半。

直到第二天,李世民收到了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閱後李世民就找到長孫皇後,叫囂著要殺了魏征。這奏疏裏麵是一點麵子都不給李世民留啊,說什麼“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實際上不還是在諷刺他麼!長孫皇後隻能無奈地看著這每過一段時間就會上演的劇場。

“魏大人魏大人,李世民也下來了!”在李世民逝世後,謝必安第一個跑到賞善司,將這件事情告訴魏征。

跟在謝必安身後的範無救一臉黑,這家夥倒真是不怕得罪人。

出乎他們的意料,魏征手中的筆隻頓了頓,便又繼續書寫,“我知道。”

“你不去問問他嗎?”孟蘭不知道什麼時候也靠在賞善司的門口。

“問什麼?”

“問...沒什麼。”

三人從賞善司出來的路上,一直百思不得其解,謝必安嘟囔著:“自己死後被自己曾經效忠的人鞭屍,居然不想問個明白。”

“你說魏大人對這位唐太宗究竟是什麼樣的情感?身為臣子,他確實僭越,可他的忠心天地可鑒。”孟蘭想了想,她如果是李世民,應該也會受不了魏征這般咄咄逼人的嘴,隻是她斷然不會在他死後鞭屍。

謝必安想代入自己,卻發現根本受不了,“魏大人可會恨李世民?”

“大唐,是他的家。”甚少發言的範無救,這次破天荒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些事情,沒必要知道答案。”

也許範無救是對的,很多事情不知道答案,還能留有些許空間,知道太多,反而不利於自己。隻是,從魏征到酆都之後,沉默寡言的性子來看,或許有些事情在他心裏還是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吧。

三人看著李世民向天上望著他的大唐,喝過孟婆湯,走進下一世,這位天可汗的故事也將落下帷幕。三人未處大唐時代,但卻目睹過萬國來朝的盛景,也不得不感歎李世民的厲害。這其中定有魏征的功勞。

一盞河燈,上麵寫著“太宗安康”,被人捧在手心裏,隨著李世民的離去,被放入忘川河中。

很多年以後,謝必安被孟蘭指派替忘川清理河道,畢竟這裏麵的幽怨氣息太多,不定期處理有礙她的身心健康。謝必安打撈上來一盞河燈,“怎麼還真有人往忘川裏扔垃圾啊?什麼情況這是!誰啊!誰還能往忘川裏丟垃圾啊?”

路過的魏征不好意思地咳了兩聲,“我的。”說罷,便拿過河燈,獨自離去。

賞善司內,魏征看著河燈發呆,他從來不恨李世民,就算在他死後鞭屍又有什麼用?人死後肉身一點用處也沒有,倒不如成全君王做戲給世人看。隻是,他的那一份秉性似乎來到酆都之後就沒有了。

“陛下,如果您在,會不會讚同老臣現在的做法?”

“在這酆都時間久了,竟隻會判斷人世間的對錯,麵對神靈卻不知何為對何為錯了。”

如若他還是身處大唐,那該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