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支書派了幾個人來專門來指導牛棚裏的人的工作。
馮村長和王支書都是比較正直的人,並沒有因為這些人來到他們老扶溝村的真實原因而歧視他們,甚至在村裏開會的時候,也隻是跟大家說不要去招惹他們,更不要去欺負他們。
老扶溝村雖然村子比較窮,但是民風大多都是淳樸的,也沒什麼人整天沒事找事去欺負外來人的。
而來教他們喂牛的人,對這些人反而都是非常佩服。
他們這些生活在“窮鄉僻壤”的人,第一次見到城裏的人居然言行舉止都是這麼優雅。
他們帶來的為數不多的東西其中大部分還都是一些書本。
正夏天的牛棚,臭氣熏天。
他們在這樣的條件下,居然還能很快地掌握了之前從來沒有了解過的喂牛的經驗。
村長原本安排了兩天的時間來讓這些人了解到,應該什麼時候喂牛,給牛吃什麼樣的草,在哪裏可以找到這些草,以及日常如何養護和村裏的用牛規範。沒想到他們居然隻用一個上午,就把所有的內容都掌握了。
甚至在下午村民再次到牛棚來的時候,其中一個人還做出了一個表格,其中包含了上午村民教他們的所有東西,還有村裏用牛的租借表格。
村裏本來認識字的人就不多,大家這麼多年都是用腦子來記,但是多數情況還會弄錯。很多時候就是一筆筆的糊塗賬。
而從城裏來的這些“犯了錯誤”的人,他們不但學習東西快,也還有自己的想法。
這些都讓馮村長和王支書他們非常佩服,尤其是王支書。他是知道讀書的重要性的。
他知道,村子裏的人很多都因為不識字而吃過虧,所以村裏來了知青,他是很歡迎的。
隻是知青們識字,他們也不是老扶溝村的村民,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離開。
但是前幾天聽李夭夭他們說的,想帶著村裏的孩子們學習一些簡單的認字,數學之類的,他一口就答應下來了。
還有大半個月的時間,他們可以教小孩子們讀書。
馮村長知道了這件事情以後,也非常支持。
把這件事情跟村裏人說了以後,很多村民不理解,為什麼要去讀書識字,他們這大半輩子都沒有讀書識字,不也都這麼過來了嗎?
但是也有少數村民知道自己這輩子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
本來是想著努力幹一年,留下點錢可以送孩子到隔壁村裏去讀書的。
但是沒有想到村裏的知青們居然願意教他們的孩子。
要知道,那些知青們從一年前到村裏來的時候就看不上他們這些泥腿子,整天眼高於頂。
在李夭夭他們收拾這個新家的時候,有四五個孩子就站在他們門口張望。
李夭夭認出來,其中的一個是王支書家的兒子,二狗子。
還有一個是狗剩兒。
李夭夭推門出來,笑著對他們道:“你們是來找我們的嗎?”
其他小孩都怯生生的,王二狗子大著膽子說:“我爹說讓我們來給你們幫幫忙。”
這個時候,李小花也注意到了門口的動靜,走了過來。
聽到了王二狗子說的話,李小花走向了其中一個李夭夭看著很麵熟的一個小孩,摸了摸他的腦袋道:“建國,你怎麼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