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1 / 2)

更多,盡在言情後花園。

《太平禦覽》卷五二引《王歆之南康記》:“歸美山山石紅丹,赫若采繪,峨峨秀上,切霄鄰景,名曰女媧石。大風雨後,天澄氣靜,聞弦管聲。”

我無聊地翻了又翻手中的那本《太平禦覽》,然後第一百零七次歎氣。

都不知道那隻老狐狸在想什麼啊?平日裏閑著無聊專門給我找麻煩也就算了,現在竟又因為這一本古書為難我。

女媧石?這天底下有女媧石嗎?那隻是傳說中的東西好不好?

可是這老狐狸偏偏深信不疑,還不知去哪裏找了些野史雜記,硬是說大唐年間曾出現過這種傳說中的五彩石,現在一定埋在某個貴族的墳墓裏,讓我死也得找出來。

誰讓我是絕影神偷世家的唯一繼承人呢?

越是高難度的東西,我們就越要勇於挑戰——這就是蕭家的家規。

我們蕭家近百年來都是以“偷盜”為業,雖然自從爺爺蕭紹天這一代之後,蕭家便已“棄偷從商”,但始終沒有忘記“祖業”。逢年過節,那個狡猾多端的老頭子都要出個難題給我,比如說去某個貪官奸商那裏偷個舉世珍寶,又或者去哪處地墳地裏挖個稀奇古董出來……老頭子是每年輪著換一個花樣,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我不要忘記了“正業”。

就像現在,他因為一本《太平禦覽》就要我找出女媧石,作為他七十大壽的壽禮。

唉,爺爺真不愧是修煉成精的老狐狸,連生日禮物都要這種稀奇古怪的東西。

第一百零八次歎氣,我收起了那本《太平禦覽》塞進背包裏。

抬頭遠眺,滿眼都是翠生生的綠色,林海茫茫,山巒起伏。

這裏是西南某處不知名的原始森林,也不知老狐狸從哪裏得到的消息,說是這座森林裏藏有一座唐代貴族的古墓,也許裏麵就有女媧石。

但也隻是也許,因為幾率隻有百分之三十。

老狐狸的宗旨是“寧可錯殺,也絕不放過”。真不知上輩子我結了什麼黴運,竟攤上這樣一個爺爺啊!

深吸了一口氣,我拿出紅外線探測儀,便徒步躥進了森林之中。

雖然外頭還是陽光普照,但森林裏濃密的枝葉卻擋住了光犀顯得有些冷森陰暗,竟讓我感到莫名的寒意。

我從六歲開始便跟著爺爺學習盜墓技巧,十歲的時候就已經憑著自己的真本領找到了一個漢墓,並且還挖出了一個夜光杯。一般來說,我早已適應黑暗與陰冷,更不信什麼鬼神,沒什麼好怕的,但今天這座森林卻讓我感到有些奇怪地不舒適。

皺眉想了半天,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我也懶得去深究了,隻想快點找到那個墓,然後功成身退。

走了大概半個多小時,忽然“嘀”的一聲,手中的探測儀有了反應。

看來我今天運氣還不錯嘛!

我欣喜地跟著探測儀上的紅燈指示,一直走到一處被枝葉覆蓋的前才停了下來。

透過那繁茂的枝葉,我隱隱看見洞裏似乎有幽冷的光芒透出來,可是再仔細一看,分明什麼都沒有嘛,隻有一片望不到頭的黑暗。

一陣莫名的寒意再度躥上心頭。

然而,還是禁不住好奇心的驅使,我扒開那些枝葉往裏一看。這裏竟然是個已經挖好的盜洞,洞裏黑沉沉的,似乎沒有盡頭般一直延伸向不知名的黑暗裏。

我往四周仔細看了看,發現洞口略顯坍塌,並不像是新近剛挖掘過的痕跡,似乎已是年代久遠。

難道這座古墓早在古時就被人盜光了?

我伸頭往裏探了探。

既然來了,就不能空手而歸。反正有了現成的盜洞,也節省了我的時間。

打開了小型節能燈,我小心地踏進黑暗的盜洞之中。每往前一步,我背脊上就傳來一陣莫名的寒意。

真是活見鬼了!

我不由搓了搓臂膀。

一路上,並沒有什麼阻礙,顯然這個挖盜洞的人也是個經驗老道之輩,年代這麼久了,除了洞口被風吹雨侵後有些坍塌,裏麵倒是很硬固。

不到十五分鍾,我便順利地穿過盜洞,來到了墓室之中。

這座古墓占地寬廣,帶有兩個耳室,顯然死者身前非富即貴。

我掃去了墓室石壁上的塵灰,仔細看了看,果然是唐墓。

一般唐墓的墓磚是搭起來的,磚之間沒有粘合,而且唐磚多為繩紋磚和花紋磚,而這座古墓,用的就是花紋磚,紋理很漂亮。

現在唐墓是找到了,說明爺爺的資料倒是有幾分正確的,但怎麼可能有女媧石呢?

不過既然來了,就到處轉轉好了。

我拍去了手上的塵灰,轉過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