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府像汪風岩這樣白高興一場的人不在少數,尤以安王一脈的人最多,他們以為裴昌陵做了皇帝,自己身為族親,不是封王便是賜爵,要麼就是做一方州府的大吏。
可左等右等,傳旨太監像把他們忘記似的,府衙裏貼出的恩賞公文,也未見他們的名字。
有人便找到傳旨太監,悄悄給他塞銀票及奇珍異寶,打聽聖意或是否有遺漏的聖旨。
銀票及珍寶,傳旨太監全收下,說陛下怎麼想的,他不知,也沒有遺漏的聖旨,但陛下開了恩科,廣招賢才,隻要不是奴籍,都可參加,勸送禮的那些人,好好回去備考,爭取高中。
大家仔細分析傳旨太監的話,似理解了其中深意,又怕自己猜錯,想進一步確認,但人家怎麼都不願意多說,他們隻能作罷,一同去找叔祖裴邵浦商議對策。
也希望裴邵浦能出麵,向裴昌陵討賞......
裴邵浦將外麵發生的事及傳旨太監的話分析了一遍,勸解那幾個來找他的人,說:“不賞不罰,對你們來說已然是最好的結局。
你們有什麼本事,尤其是陛下危難時做過什麼,心裏都有數,不要說你們捐了錢財,那些都是後來之事,人在危難時最易見真心,錦上添花遠不如雪中送炭,你們之前做過的事,可還記得?
陛下那從來沒有功過相抵之說,有功便賞,有過便罰,功過相抵亦或是功大於過,都是你們自己想象出來的,瞧瞧公文上的那些名字和下發的一道道聖旨,便是做好的佐證,如今留你們一命,也是看在一脈相承的份上。
就算老夫賣著老臉,豁出性命去幫你們討來封賞又如何,世襲不過三代,以你們的能力,拿什麼守住這份榮耀?
都回去好好培養家中子嗣吧,一族根基無非子孫凝聚,佳子弟繁衍不息,陛下初登大寶,定需要能臣相輔,你們若真有本事,便去考場、戰場上一展雄風,那才是永保榮華的不二法則!
老夫年事已高,不想再管俗世紛爭,你們就讓老夫過幾年太平日子,可好?”
大家被裴邵浦說的不好意思,行禮道謝後訕訕離開,他們無比後悔當初的舉棋不定和臨陣脫逃,若他們敢放手一搏,義無反顧的支持裴昌陵,現在定能站在金鑾殿的前排位置......
可惜世間沒有後悔藥,大家隻能回家挑選幾個勉強有點文采的後輩參加科考,若有幸參加殿試,陛下看在同族親人的份上,應會提拔他們吧?
陸正宏以侯爺的身份回東安,可謂衣錦還鄉,但他怕太高調了沾惹是非,特卡著城門即將關閉的時間進城。
他沒有提前給家裏送信,想給蘇慧蘭一個驚喜,也沒讓門房通報。
等他到內宅,蘇慧蘭正在訓斥不好好吃飯的平平、安安:“你倆再不老實吃飯,明天紮馬步的時間多半個時辰!”
因生了一場病、又打輸了幾場架後,被迫強身健體的平平、安安頓時老實起來,麻利的扒飯,不再東張西望或逗弄同胞兄弟。
陸正宏笑看著這一切,接話道:“半時辰太少了,應增加一個時辰,男子漢大丈夫沒個好的體魄怎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