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外界流言四起,說新帝派人刺殺了諸位藩王,引起那些藩王的部下極為不滿,揚言要殺到京師去報仇。
諸位藩王習慣了結盟,這次也把營地安排在了一起,入殮那日,裴昌陵帶著幾個副將來奔喪,他趴在棺材上泣不成聲的說:“兄弟啊,我們前幾日還把酒言歡,共商大業,怎的現在就陰陽相隔了?
皇帝太心狠了,竟如此對你們!你們的血海深仇,我一定會報,過幾日便進軍京師,為你們討回公道!”
諸將士見裴昌陵哭的傷心,受其感染,也跟著直抹眼淚。
等氣氛烘托的差不多了,裴昌陵拿出一個兵符,哽咽的說:“嶽王他們擔心分兵作戰會被皇帝逐個擊破,提議兵馬收攏一處,直逼京師。如今他們被謀害,我們定要皇帝血債血償!”
“血債血償...血債血償!”在裴昌陵幾個副將的帶動下,大家高呼這幾個字。
嶽王等諸藩王的副將,雖質疑裴昌陵的話及他兵符的來路,但現在沒有合適的領頭人,跟著裴昌陵,說不定能謀得一個大好前程,便全都沉吟不語,任由裴昌陵整編他們的軍隊......
裴昌陵與大虞皇帝的軍隊鏖戰時,裴景珩他們已經攻下了龍都。
為了給辛安皇帝南宮宴一點教訓,裴景珩他們加快了行軍步伐,也拒絕任何使臣的議和,不到兩個月就攻占了龍都。
所有辛安皇室成員,抵抗的一律格殺,若乖乖投降,裴景珩便把他們關入天牢,等安撫好辛安官員,再來決定如何處置。
南宮宴這位辛安皇帝,不甘就這樣被推下皇位,也不想死,向裴景珩求情,說他甘願向大虞稱臣,尊大虞皇帝為主。
新舊交替之際,朝局最為動蕩,裴景珩不想辛安那些忠君愛國之人趁機謀亂,暫時放了南宮宴一馬,讓他召集辛安百官上朝議事,並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宣告退位,移交玉璽。
一些懷有赤誠之心的朝臣,見辛安國就此沒了,他們的皇帝又這般窩囊,忍不住掩麵而泣。
“丈夫誓許國,憤惋複何有!辛安國的百年基業就此沒了,老臣對不起先帝,隻能以死謝罪!”一位白發蒼顏的老臣,說完就猛的撞向一旁的金柱......
這一幕令大殿裏的人有點措手不及,裴景珩命人將人抬出去厚葬:“我知你們都是赤膽忠心,精忠報國之人,可如今的辛安滿目蒼夷,民生凋敝,皇帝昏聵無能又愛挑起戰事,早就有西風殘照之相,改朝換代乃是必然。
本公子不是嗜殺之人,極為敬重那些為國為民的人,你們先回去候消息,沒有指令不得外出,待本公子核明好你們的才幹,再來分派差事。
當然了,這期間你們可以自薦或揭發同僚的罪行,本公子核實無誤後,會對那人委以重任!”
辛安亡國,已大勢不可逆,如何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榮華乃是當務之急,裴景珩的一番話,令很多官員的心思頓時活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