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去京師接受封賞?(1 / 2)

春雨過後,山更青,樹更綠,混著泥土的芬芳,給人一種清爽、愜意之感。

陸雲芊騎馬與裴景珩並行走在崎嶇山路上,經過三個多月的奮戰,他們已經攻陷了辛安國的大半城池,隻要再攻占兩個州府,就能直達龍都了。

辛安國山路眾多,層巒疊嶂,不利行軍,他們又帶著大炮這等笨重的武器,日行不過二十多公裏,否則早就結束了這場戰事......

辛安皇帝南宮宴沒想到攻打鄰國一個州府,會把自己整個國家搭進去,聽聞大虞軍隊快打到龍都了,在皇宮裏急得團團轉,和朝臣們商議後,決定先議和,保住皇位,再圖其他。

議和文書先送到裴景珩這,他掃了一眼就遞給陸雲芊。

“才割讓兩座邊境城池、賠償20萬兩白銀?太小氣了,都不夠將士們這一路耗費的糧餉,我們直接打到龍都,取來玉璽!”

裴景珩寵溺的笑笑:“好,全聽夫人的。”

為了迷惑辛安皇室,裴景珩告訴議和使臣,辛安國要割讓十座城池,賠償300萬兩白銀,100萬兩黃金,50萬擔糧食才同意議和,否則免談。

辛安國這幾年同樣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國庫空虛,才想著侵犯他國以謀利,順便轉移國內矛盾,裴景珩提出的議和條件,要掏空整個國家才能勉強湊齊。

南宮宴一時間有點猶豫,有朝臣建議他,可先派人與裴景珩討價還價,拖延時間,再派人偷偷前往大虞京師,遊說大虞皇帝,直接越過裴景珩,達成議和。

他們已打聽了,帶兵攻打辛安的主帥裴景珩,乃安王的二公子,因不滿意大虞皇帝同意安王一脈來辛安為質,才起兵反抗的,若大虞皇帝撤回那條聖命,並給予一定的補償,讓其撤兵,辛安國的危機就解除了......

去年諸藩王因懷疑新帝卸磨殺驢,要刺殺自己,掀起了新一輪的內戰,新帝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平息戰亂,誅殺了近半藩王,迫使其他人撤回原藩地。

皇位雖保住了,代價也極大,目前的大虞千瘡百孔,內帑無一物。

辛安國的議和使臣到了京師後,說他們願意割讓三座城池,賠償100萬兩白銀,並派一位公主前來和親,隻願兩國和睦相處,互不進犯。

這對大虞新帝而言,簡直是天上掉下的餡餅,有了辛安國的賠償,他內帑空虛的問題便能暫時緩解了,割讓的那幾座城池,也是他在位期間的功績,很爽快的答應了議和條件。

新帝給裴昌陵下了道聖旨,褒獎了他一番後,加封他為超一品親王,辛安國割讓的三座城裏,送一座給他,但需要他親自去京師接受封賞。

裴昌陵內心嗬笑,去京師接受封賞?

怕是要把自己扣在京師或暗害了才是真!

裴昌陵沒有接聖旨,扣押了宣旨太監,給裴景珩送了一封信,詢問他是戰還是退。

辛安國的國土麵積接近大虞國的一半,地形複雜,要攻占下來非易事,眼下正是青黃不接之際,想籌措糧草都難,裴昌陵不確定裴景珩那邊是否能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