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哪裏聽來的亂七八糟的事?我這有精準的消息,那兩敵國議和的條件,是要朝廷割讓永州和雲州給他們,還要求城裏的百姓一個不準跑,免費給他們幹活。
這些還不算,朝廷每年還要進獻幾十萬擔的糧食,幾百萬兩的白銀、布匹給他們,聽說很多怕死的大官打算蠱惑陛下同意這議和條件,相當於我們要被朝廷拋棄,要是不反抗,過的比亡國奴還不如!
我還聽到一個消息,前天晚上入城打劫的那些流寇,是那兩個敵國混進來的細作假扮的,他們擔心議和後我們都跑了,先把城裏的錢財和糧食搶了再說,要不是縣令帶人擊退了他們,我們早被殺了!”
“我也聽說了這事,咱們東安在縣令的英明帶領下沒什麼損失,其他縣城損失可大了,有些人家不肯交出錢財,都被滅門了。”
“這幫強盜太不把我們大虞放在眼裏了,老子要參軍去滅了他們!”
“不管輸贏如何,打都沒打就認輸,太窩囊了!要我說,還是安王有骨氣,願意帶著我們做抗爭,實乃真英雄!”
“我家是商戶,家裏的子嗣又沒有讀書的料,如果能在戰場上立功,也算光耀門楣了,回去就讓我兒子投軍,為國為家爭光!”
“我也要去投軍,我不要做敵國奴隸,就算死,我也要拉一個敵人墊背!”
暗探們的引導很成功,征兵的第一天,各地加起來就有上千人主動報名。
一些讀書人還作詩抒發自己的家國情懷,鼓勵大家參軍,也有人直接棄筆從戎,為國征戰。
縣衙雖能強製征兵,但效果肯定不如大家發自內心的想為家園而戰的好。
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動力,隻有萬眾一心,眾誌成城,才能克服萬難,取得不朽的勝利......
在京師候職的陸慶軒,得知朝廷同意了議和條件,要舍棄永州時,便請辭回了東安,被陸正寧罵了一頓,說他白讀了十幾年的書,也枉費了家裏的栽培,費勁千辛萬苦才考上進士,如今一官半職都沒撈到就回了老家,實在給祖宗丟臉。
陸慶軒隨他爹怎麼罵都不還嘴,無事就在房裏讀書寫字,陸正寧一度以為他兒子讀書讀傻了。
縣衙征兵的告示一出來,陸慶軒從小廝那得知消息後,就去報了名。
在報名地點,他遇到了剛報完名的陸慶偉。
“大哥,你也來投軍?”陸慶偉驚詫的問。
陸慶軒:“隻許你為國爭光,我就不行?”
陸慶偉嬉笑道:“我不是那個意思,你這弱不禁風的樣子,我怕你拿不動兵器,你還是在家陪著爹娘,我去打退那些敵寇!”
陸慶軒:“小瞧了人不是?沒人天生就會打仗,我訓練一頓時間就可以上陣殺敵了,走吧,我們回家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爹娘。”
陸慶偉一頓,你確定這對爹娘來說是好消息?
他不是讀書的料,無法光宗耀祖,萬一死在戰場上也無所謂,大哥是家裏的希望,要是有個好歹,爹娘不得傷心死?
如今大哥偷偷報名投軍,爹娘定會以為是受自己的蠱惑,哎,回去少不了一頓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