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昌陵用八百裏加急給京師送信,很快得到了回複,朝廷要議和。
四大藩王主事時驕奢淫逸,揮霍無度,加上連連征戰,導致國庫空虛,靖王剛登基,根基不穩,和他一起舉事的藩王對分封不滿,有奪位的征兆。
好不容易得來的寶座,靖王不想還沒坐熱就丟了,若和辛安國、南越國同時交戰,對他極為不利,和諸大臣商議後,決定先議和,爭取一段和平時間,讓他鞏固帝位,也讓百姓休養生息,之後再圖其他......
議和使臣到辛安國和南越國的軍營傳達皇帝的意思,兩國同意議和。
辛安國提的議和條件是,大虞國割讓永州給辛安國,賠償白銀100萬兩,糧食10萬擔,且永州百姓不得離開,安王及所有子嗣到辛安國為質,會種糧食的陸正宏攜家眷到辛安國為臣。
以往割讓的城池,百姓、官員都會攜帶家財提前跑光,辛安國的主帥南宮瑾為了防止得到一座空城,特意在議和條件裏注明細節。
要安王一家為質,是為了報裴昌陵與官員議事時言語嘲笑南宮家都是外強中幹,隻會窩裏橫的仇,也可借機製作大虞皇室的內部矛盾,為攻占大虞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
點名要陸正宏,是因為他的探子查到,此人培育的糧種,讓永州百姓交了繁重的賦稅後還能吃飽肚子。辛安國種不好的番椒、狼桃和絨花,也被他玩出了新花樣,做成各種美食、服飾,廣受歡迎,賺錢如飲水般容易。
司徒傲的信函裏也證實了此人極會種糧,大虞朝廷不撥軍餉,邊境10萬將士沒有造反,就是因為永州目前有足夠的糧草供應。
這等人才在大虞國才被授予一個小小七品官,太屈才了,還是到辛安發揮更大作用吧!
南越國的議和條件是,大虞國割讓雲州給南越國,並賠償白銀200萬兩,糧食20萬擔,若不答應,他們就自己率兵來取......
這議和條件讓裴昌陵暴跳如雷,說他寧願戰死,也不去辛安國為質!
汪風岩等一眾官員安慰他先別著急,這麼苛刻的條件,朝廷定不會答應,等朝廷旨意下來,他們就和辛安國、南越國一戰到底。
在縣衙辦公的裴景珩,收到裴昌陵的信件,得知議和內容後,當即就找陸雲芊,把議和條件告訴了她。
“新帝隻在意他的寶座,不會關心我們和永州百姓的死活,議和的條件,十有八九會答應,這一戰如果要打,我們隻能靠自己!另外,我想把嶽父嶽母還有你轉移到山裏或去其他州府隱姓埋名,等事態平穩了,再接你們出來。”
陸雲芊看完信,惆悵極了,想過點安生日子,咋就這麼難呢?
“你想獨自應戰?”
裴景珩搖搖頭:“憑我手裏那點人馬,如何對抗幾十萬大軍?我不會做不自量力的事,若父王他們放棄,我自不會傻傻的一個人去頑抗。
嶽父是辛安國指名要的人,朝廷為了苟安,定會把人交出去,找不到人就會全國通緝,我會帶著大家在外麵幫你們掃清障礙,護你們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