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事實上早就他之前,真正的鐵血宰相就早已出現在了中國——明帝國雖然因為土木堡以及禁門之變而損失慘重,但是對於一個擁有強大恢複力的國家來說,這樣子小小的損失並不算的了什麼,如果說是有人能夠成功統帥這個古老的帝國的話,那麼很多事情就會迎刃而解。
畢竟,帝國的傳統就是一個人獨裁——君權至高無上,等同於神權,而如果說是遇上了英明的統治者,那麼這個帝國就會成為一個戰無不勝的怪物,而如果說遇上了一個無能的家夥,那麼對於帝國來說往往會是一場可怕的災難。
然而,這個時代例外。雖然帝國的皇帝依舊是一個無能之人,但是比起其他無德無能外還沒有知人善用之術的人來說,他可要遠遠的好上了很多——他任用了一個有著能耐讓帝國走向複興和強盛的宰相來統治帝國龐大的疆域,並且不遺餘力的改革使得帝國的中央能夠更加充足的財力,若果說是盡心盡力的程度的話。他應該能夠比得上傳說當中古代蜀國的宰相孔明了,然而,比起孔明更加可怕的一點是。
他統帥的不是一個小小的蜀國,而是龐大的明帝國——帝國的宰相,張居正。作為帝國的次輔,照例說他應該是在幾年之後才會登上那個寫作首輔。讀作宰相的寶座,然而隨著中日貿易的展開和這家夥的積極參與,他就提前的走上了寶座,開始掌握這個帝國的心跳和呼吸。
“你知道,曾經永樂帝還沒有駕崩之前,有過一個很大膽的計劃麼?”
“說實話,這種東西並不是我們這些武夫能夠清楚的……”
“那我告訴你吧,戚參將,很久之前。我們的帝國有一次愚蠢的行動,帝國戰無不勝的艦隊屢次前往南洋,宣慰了那裏的諸多王國讓他們向我們稱臣,接著建立了朝貢製度,維係了帝國的權威,當時候很多人都定性這件事情是愚蠢的,畢竟我們付出了那麼多,得到的隻不過是馬六甲那裏的一點特產而已。所以。也有人說永樂帝的目標是去尋找失蹤的建文帝來掩飾我們當初決策的愚蠢……”
“其實沒有什麼好掩飾的,那時候我們的行為就是愚蠢的。有著強大的軍隊還有艦隊,卻沒有去謀求帝國在這裏的絕對統治。因為當時永樂帝的猶豫不決,導致了我們的帝國在接下來的那麼多年曆受到了來自於北方,南方,還有你駐守的東方的威脅,所以。我覺得是時候終結這種危險了。”
眯了眯眼睛,然後看了看東方的方向——雖然很清楚,日本的確是有一個明國人建立了自己的勢力,並且向明稱臣被封王,可是按照帝國的法律來說。這種情況是不被允許的。帝國吸納了以前帝國的教訓,而不允許異姓王的割據,就算是有著特殊的功臣而被封王也絕不會允許世襲罔替,在那位功臣去世之後,他們的後代隻能得到國公的位置而漸漸的失去權力。
更何況一個,握有了一個孤懸於海外的,最多能夠動員百萬兵力的異姓王呢?
然而,現在的話,還是需要那麼一個人在的。
“把地圖拉開,看看我們的疆域!如此之大,但是卻又如此的危險,我們的領土毫無疑問是一寸都不能讓給他人的,但是,其他民族時時刻刻的進犯也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至少,我們總是在自己的國土上打防禦作戰這是一件不明智的事情,於是……永樂帝計劃。”
盡管和現實的地形有一點不同,但是宰相依舊還是相當認真的用了朱判將整個地圖上的東亞劃了起來——形成了一個大圈。
“對策的話,就是這個,建立一個以帝國作為中心的圈子,然後排斥所有的外來入侵者,以帝國的文化和帝國的軍隊來維持這個勢力圈,所有不聽話的勢力都將會被剿滅,而不用直接將小國納入本國的話,又可以省略在本國作戰的顧慮,這樣子的話,我們的帝國才會真正的安全,這是要比起年年在南邊作戰更加重要的事情。”
“向北,我們可以攻擊蒙古,雖然現在蒙古的汗王已經降服了,但是遠遠還不夠,我們向漠北進發,直接控製幾個汗國為了我們而作戰,然後向北,直到莊子說到的北海的岸邊,確保北方的安定。”
順著宰相的手,將領們看見的是一支名為關寧鐵騎的武力——他們是帝國最為強大的攻擊序列,在帝國的稅收還有國防當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雖然曾經是防守力量。但是若是主動進攻漠北的話,那麼一定能夠建立不世的功業。
“向南,我們有著沐英建立的基礎,國公的軍團加上當地的附從,沒有人會比他們明白怎麼在南邊的森林還有水澤當中作戰才好,到時候帝國的火槍手們會騎在戰象上一直向南,到馬六甲。”
的確,如果說是這個世界上最早的成建製的叢林作戰力量的話,那麼毫無疑問就是帝國的南方軍團,若是有著決心還有支持的話,這隻軍團根本不需要什麼七擒七縱——南洋的國家當中。沒有人會不清楚帝國的強大,到時候建立安南的話,是很輕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