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419 白銀之月(2 / 3)

這還真是狡猾的實現方式,其實隻是把原來的條件重新的更改了一些,而實際上的話,對於女孩本身,可能除了不用再被痛感折磨的睡不著覺之外,並沒有任何饋贈。

每天僅僅隻能清醒幾個小時的人生,又能做到了什麼?吃兩頓飯,處理下個人衛生,恐怕就已經時間耗盡了吧。但是每一個孩子對於外麵世界的向往還祈願是不會變的,即使是不得不在家裏讀著書,看著兵書戰冊過著日子,卻也沒有阻礙她想能夠看到外麵的世界,用眼睛去確認一切的願望。

而當繼承了家督之後,少女的人生依舊沒有改變,隻不過把自己的囚牢從自己的家變成了稻葉山城而已,召開著軍議,給道三大人做參謀,為了不知道地方發生的不知道之事而做著計劃,接著又因為自己的計劃成功而被器重成為天才收到了好好的保護——起初的話,她還認為如果說能夠表現良好的話,那麼就會有能夠見到外麵的一天,但是越到後來,越是體現出了自己的價值,那麼自己的自由也就越來越小,所以,少女在上天為自己打造的鏈子之外,又替自己做了一個籠子,自己所打造的,會隨著自己的價值日漸重要而日漸收束的籠子。

因為渴望外麵的世界而讀著被稱為“書”的介質,始終無法觸碰到書中世界的感覺或許久了的話也是會讓人覺得麻木的,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那麼說不定這樣子的日常也就會持續下去,一直到養父母為她爭取來的,虛假的人生結束耗盡之後,然後留下什麼天才軍師之名然後就此消失吧。

但是任何人和事,都是經不起比較的,即使曾經能夠覺得似乎已經是接受了這種命運了,但是看到別人能夠放手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的時候,多少還是會累積不滿的。所以對於上杉謙信的憧憬,因為書中所說對於美好世界的渴望,還有個人對於這個世界的期待等等才構築了半兵衛的夢想,尤其是等到自己也說不清楚感覺的,那個被人們所懼怕著的前輩出現了之後,一種夾雜著崇拜還有憧憬的感情就成為了日漸煎熬著她的一種磨難。少女一次又一次又變得更加努力,可始終跟不上她所憧憬之人的步伐。

在上洛之戰當中因為少女主公消失而顯得心灰意冷,了無牽掛的景嗣她見過,但是那種時候,景嗣也沒有責怪她而是將過錯歸罪於自己的身上——明明是因為信任所以把信長那家夥交給了自己,但是最終卻辜負了這份期待。

多少想要為別人做一點什麼,多少想要更多見一見籠子外麵的世界,這種願望沒有可能不被察覺,就猶如夏日祭當中所做的那樣,即使是時間短暫,也想要能夠和大家一起像是正常人一樣行動的夢想也被小小的而實現了。而那種名為“自由”的喜悅讓少女立刻嚐到了猶如毒品的甜頭一樣,陷入當中沒有辦法自拔——一個人願意為了自由付出多少代價,這個名為竹中半兵衛的家夥的答案,是全部。

慢慢的把手從景嗣的手上移開,對於這個家夥來說,將這份記憶共享給了景嗣的話,已經是她所能做到的極限了,將自己的內心供人窺視,並且把自己對於當事人的感覺一點不漏的全部傳遞過去的恥度還是相當高的,而了解了這一切的景嗣,也的確是迷茫了一段時間——剛剛宛若是經曆了半兵衛的一生那樣子的回憶,對於他造成的衝擊也是巨大的,一時之間就連自己都開始懷疑起來自己的做法是不是正確。景嗣自己也承認,自己並不是一個把生命看得特別重的家夥,如果說遇到特別痛苦而無法醫治的病人,他可能會是讚成安樂死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