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記者的提問(1 / 2)

?這一次拍攝功夫,蘇臨風最期待見到的一個人就是袁河平了,當然了,還有另外一個,那就是另外一個武術指導,洪斤寶。《》 .

洪斤寶,原籍浙江寧波,香港著名演員,是20世紀80年代香港影壇的“大哥大”、“雜家小子”。洪斤寶對電影的涉獵很廣,曾經擔任的工作包括演員、動作指導、導演、監製、編劇以及龍虎武師。曾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亞太影展最佳男主角獎等榮譽。

洪斤寶1949年生於香港,祖籍浙江寧波。九歲進入中國戲劇學院師從於占元,和師兄弟們曾 用“七小福”名義活躍於舞台和銀幕,是“七小福”的核心人物。九歲時,洪斤寶就開始涉足電影,處女作是《愛的教育》,十八歲開始當龍虎武師,參演的名作有《龍爭虎鬥》《鬼馬雙星》,1971年開始當武術指導,第一部是《奪命雙劍》,他曾獲台灣第一屆金龍獎最佳武術指導獎。1977年洪斤寶開始當主角,第一部是《三德和尚與舂米六》。

他因主演《提防小手》榮獲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後來主演《七小福》,榮獲第三十三屆亞太影展最佳男主角獎。除了擔任導演拍攝《鬼打鬼》《福星高照》等片外,他還擔當監製《僵屍先生》的工作,之後又創辦寶禾和寶祥影片公司,洪斤寶領導的洪家班人才濟濟,湧現不少人才,他對香港電影貢獻良多,曾開創黑色功夫喜劇潮流和時裝動作片。

洪斤寶在他們的大師兄元庭逃跑後成為了程龍這一輩學員中的大師兄。那時的洪斤寶在戲劇學院中也是挺飛揚跋扈的,經常欺負包括程龍在內的小學員,當實際上那隻是小孩子的一種幼稚行為。

洪斤寶的肥碩是他有別於其他動作演員的特點之一,其實他的胖是來自於一次受傷。在一次訓練中,洪斤寶因跌斷了腳踝而住院,在這期間,他的祖父就經常寄來一些點心安慰自己的孫子,而洪斤寶又以大師兄的身份拒絕了和其他的學員來分享食物,大量的食入高熱量的食物再加上完全缺乏活動,使他的尺寸很快的膨脹起來,他原本就不瘦,而後來看上去就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大胖子,一直到現在。

從劇學院解散以後,洪斤寶是比較早的在嘉禾公司工作的成員之一。在李小龍時期,洪斤寶就已經是嘉禾公司的常駐武術指導了。李小龍的《精武門》三毛就參與過拍攝工作,而程龍,元華等人當時還是小武行,而元華也擔任了李小龍的替身。

1972年拍攝的《合氣道》是洪斤寶第一次成為主角的影片,戲中扮演男二號。1973年在李小龍的《龍爭虎鬥》中和李小龍過了招,以後又替《忠烈圖》《少林門》等影片做過動作導演。1977年拍攝的《三德和尚與舂米六》是洪斤寶第一部導演的影片,並且還擔任了影片的主角和武術指導。然後又和梁家仁合作1978年拍攝的《肥龍過江》《讚先生與找錢華》。後來他和劉家榮,麥嘉組成了嘉寶影片公司,拍攝過2部電影,1978年拍攝《老虎田雞》和1979年拍攝《搏命單刀奪命槍》。1979年拍攝的《雜家小子》捧紅了自己的小師弟元彪。洪斤寶的《福星係列》應該是印象比較深刻的電影,而洪家班也憑借《奇謀妙計五福星》獲得1983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程龍,元彪,洪斤寶這“夢幻三人組”的電影也早已被公認為香港動作電影的經典之作。

而且還有一個和洪斤寶有關的具有極大影響的事情,“大哥大”名稱起源,最早期手提電話的俗稱。香港《文彙報》,該報稱,移動電話售價貴,最早使用者甚少。當時在香港影壇中紅得發紫的功夫演員洪斤寶是香港第一個使用這種手提電話。由於洪斤寶在影圈中特別是在武師圈中地位獨特,因為程龍被人叫“大哥”,而洪斤寶比程龍大,又是程龍師兄,所以人們尊稱“大哥大”。他在片場當導演時,移動電話是從不離手,並常用手機發號施令。見報多了,而且手中必有電話,電話又極少人有,人們對手提電話便慢慢稱為“大哥大”,直到後來手機普遍後,進入手機換代時代,人們才慢慢生疏。但是這點小事情,卻已經很能夠說明在上個世紀的功夫電影當中,洪斤寶在中國具有多麼大的影響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