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還是把完結感言放在了正篇裏(笑)。

這本書寫了二十三個月,之所以寫了這麼長,是因為我今年大部分時間在擺大爛,原本打算在八十萬字左右的時候就完結,但最後總字數是128萬。

這是我的第一本書,這本書對我的意義,遠不止一部作品那麼簡單。

在我寫到百萬字左右的時候,我就很明確的意識到,這本書對我來說,就是靈魂的外現。

我把我的靈魂,放在了這裏。

在群裏熟悉我的人應該都知道,我寫這本書是完全沒有大綱的,所有情節,幾乎都是書中人物在牽著我走,書裏的人物,也大多沒經過什麼刻意的設計,一般都是我需要有個人物在的時候,他就會出現在我腦袋裏,這種感覺很奇妙,我會一直寫下去也是因為喜歡這種奇妙的感覺。

這本書的開頭經曆過一次重置,這次重置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節點,因為從那時候開始,我意識到我好像會寫小說了。

雖然寫的依舊一般,但是我知道該往什麼方向努力了。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開竅了吧。

而且還有個讓我覺得很難過的事。

我覺得我再也寫不出林銘和卡文這樣的夥伴了。

沒錯,我還是把他們定義為夥伴。

就像書裏寫的,最適合的稱謂,是“侶”。

因為最近也在構思新書,但是怎麼想,也難以複刻出林銘和卡文之間的氛圍,這件事一開始令我十分沮喪。

但後來也就想通了。

他們之所以珍貴,就是因為無可替代。

然後還想說說蜘蛛。

我對蜘蛛的的特殊感情,是源自高二那年,我和同桌看到一隻小小的,幾乎半透明的小蜘蛛,那蜘蛛用一根絲從筆尖上吊垂下來,我們本能的覺得,隻要揪住它的絲,它就會被提起來。

但完全出乎意料的是,那個蜘蛛的屁股和筆尖之間,其實沒有絲。

那個蜘蛛正不依靠任何外力,懸停在空中。

當時反複確認這件事的我們兩個,震驚之餘,給這個蜘蛛取了個名字叫“蜘蛛大仙”。

這是我第一次覺得蜘蛛特殊。

當然,後來看過一些科普,有一些蜘蛛,本身就是能飛行的,而且他們的飛行動力,有可能是來自於大氣電場。

不科普覺得很厲害,科普之後覺得更厲害了。

再加上精細到不像是動物能做出的織網行為,腿和眼睛的數量和其他物種都不同,所以我一直覺得蜘蛛本身有一些“外界來物”的感覺。

我還曾經寫過小短文,講的是一個人被砸了頭之後,忽然能聽懂蜘蛛說話,然後發現全世界的物理運作都是由蜘蛛來進行操作的故事。

所以在書裏需要一個來自遠古又和人類不同的反派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蜘蛛。

完結感言也不宜寫太多,最後要感謝一下寫這本書的過程中遇到的人。

比起書,我覺得這些人同樣重要。

先對那些給我打賞的讀者道個歉,因為我其實寫了很久之後才知道還有個感謝打賞的功能……

對不起!

給我打賞的讀者!感謝!(鞠躬)

這些用真金白銀打賞的讀者,其實就是我中間想要棄坑的時候的重要支柱。

因為,有人願意給我寫的書付錢哎!

每次一這麼想,就會感覺我這本書,還是有一些分量的。

因為我平時上作者後台就隻看當前幾章的段評,然後就是碼字發文,所以想到這些特意給我打賞的讀者其實很受冷落,就會有些過意不去。

最後再次感謝我的所有讀者。

感謝群裏的小夥伴這兩年的陪伴。

感謝書圈裏的畫手老師讓書中人物有了形象。

感謝每一個和書中人物一起感受喜怒哀樂的你,是你們見證了這個故事。

我以後會繼續寫,而且新書應該過不了多久就會成型,到時候我會在番茄群裏告知大家。

我們下段故事,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