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是一種平凡的植物,它既沒有玫瑰那嬌豔的花朵,也沒有茉莉那迷人的芳香,有的隻是翠色欲流的外衣和挺立的身軀。有人說玫瑰最美,也有人說蘭花最美,而我卻覺得竹子最美。它雖然不豔麗多姿,但很樸實。它隻會默默無聞地為人們做貢獻:把自己的“孩子”給我們當食品,自己的“身體”給我們做材料,自己的“頭發”給我們編織東西。它還為我們吸進二氧化碳,吐出新鮮的氧氣。你的根可以用來雕刻成各種各樣的工藝品,你的葉可以用來包裹那鮮美無比的粽子,即使你的落葉之類的東西也可以化作肥料為莊稼提供營養……
當春風還沒有融盡殘冬的餘寒,新筍就悄悄在地上萌發了,當春回大地,第一聲春雷響起時,一顆顆竹筍迫不及待的鑽出土地,汲取著甘甜的露水,直指雲天。當春風拂去層層筍衣,她便象個活潑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裏一天天長大,長成了一棵棵筆直的竹子。到了盛夏,她舒展長臂,抖起一片濃鬱的青紗,臨風起舞,炯炯有神。秋天,甚至冬天,竹林還是那麼綠,那麼美!暑盡寒來,她仍綠蔭蔥蔥,笑迎風霜雪雨。微風吹過,竹葉沙沙作響,為城市增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
抬頭望去,隻見一棵棵竹子直插雲天,絲毫不見彎曲之處,我不禁想起千古名句:“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千古流傳的佳句,可說把竹子堅貞不屈的精神品質寫得淋漓盡致,竹子這種百折不屈的精神,難道不正是中華人民所具備的優良品格嗎?
竹子一生不會開花,但在生命快完結時卻會在頂端開出一種白色的花,花朵慢慢變黃,當它已死去時,花瓣隨風飄揚,這樣是為了淘汰老竹子,給新竹子更大的生存空間。他一生默默無聞,高風亮節,在生命最後一刻發出一絲輝煌,然後悄然離開。不禁讓我竹子竟如此偉大,卻又如此的平凡。
竹子,你無私地為人們奉獻著你的一切,你對人們的要求卻是那麼少。一陣雨露,一絲陽光,你就能發芽、生長。我愛竹、欣賞竹、崇拜竹、讚美竹,不僅是因為竹的萬般風情給人以藝術的美感,而是因為竹的自然天情和獨特品格給了我哲理的啟迪和人格的力量!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古人這樣稱讚竹。竹是我在所有花木中最喜歡的一種植物。
清風吹拂,雨露滋潤,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在如詩如畫夢幻般春景裏,春筍正驕傲地略帶新奇,冒出了尖尖的小腦袋。它被一層又一層褐色筍衣包裹著,俏皮地打量著這個全新的美麗世界。竹林間花卉盛開,飄香的野花在竹叢中微笑,與翠竹“交相輝映,爭芳鬥豔。”在春天,竹不引人注目,而在冰封大地的冬天,隻有鬆、梅與之相伴。古人們把鬆、竹、梅親切地稱作“歲寒三友。”竹能夠抗嚴寒、鬥傲雪,它的生命力頑強。一首詩《題畫竹》中寫道:“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生動地描寫了竹旺盛的生命力。
到了盛夏,正是竹子成林的時候,它舒展開長臂,抖起一片濃鬱的輕紗,臨風起舞、婀娜多姿。當它們“成群結隊”的時候,陣陣“叮咚”的溪水聲,伴著風吹竹葉“沙沙”的聲音,奏出一首美妙又動聽的歌曲,它使你從來沒有如此鮮明地感受大自然的存在。到了天高地爽的秋天,竹子都換葉了,黃葉紛紛落下,秋風吹來,竹葉漫天飛舞,很是壯觀。
寒冷的冬天來臨了,每一珠竹子傲然挺立著,它長得那麼青翠,長得那麼堅決﹗它的根,牢牢抓住岩石間的縫頑強生長;它的幹,是那麼的挺直,力求上進;它的枝,直挺挺地向外伸展;它的葉,樸素、不渲染。竹子沒有青鬆般強壯,卻要與青鬆一樣與風霜雨雪搏鬥。被嚴霜覆蓋了,它絕不凋零;被寒風吹彎了,它絕不低頭;被大雪壓低了,它絕不倒下。暑去寒來,萬木凋零,他卻蒼翠欲滴,笑迎嚴霜寒雪。
竹子,它不畏寒冷,為生存頑強地奮鬥。四季青翠,是人們更為敬畏的地方,不論何時,它總是以挺拔的身姿,濃綠的顏色和堅韌向上的精神,激發人們的堅強不屈。竹啊,你用你恬淡、你的毅力在詩詞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