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不辦公了,秦二世當然就知道了起義軍的一些真相,大吃一驚,原來鹹陽都要危險了!他連忙催促趙高抓緊嚴打盜賊。
趙高更加惶恐,事情瞞不住了,怎麼辦?盜賊現在成了氣候,連章邯都搞不定了,我趙高難道有三頭六臂?
在這種困境下,他該怎麼辦?政治小人的思路往往很奇特——目前誰對他威脅最大,就先搞掉誰,其餘的事再說。
現在最迫近的威脅,就是二世,萬一哪天這個昏君翻了臉,趙高的權力大廈一晚上就會崩塌。想到這兒,趙高坐臥不寧,召來女婿閻樂與弟弟趙成,商量幹脆幹掉二世算了。
問題的吊詭就在這裏。趙高的權力從哪兒來?是秦二世賦予的。搞掉二世,趙高豈不是否定了自己權力的合法性?所以,他考慮到,把二世的侄兒公子嬰扶起來。趙高雖然惡貫滿盈,但他也知道,子嬰為人仁儉,有群眾基礎,換一個皇帝也許能緩和民怨。
當時秦二世為祭祀涇水,暫時住在望夷宮。閻樂就帶領千餘吏卒,氣勢洶洶來到這裏,要強行闖宮,被警衛官員攔住。閻樂詐稱有賊進了宮,殺了警衛官員,一路殺了進去。事先埋伏在宮內的趙成,也率眾而出,兩隊一起向二世的寢宮放箭。
秦二世大驚,疾呼左右護駕,但左右侍者早就嚇得逃散一空。
閻樂帶著兵卒闖入,對二世說:“足下恣意妄為,誅殺無度,天下共背叛,您還是自己想個辦法吧。”
這些話,以前哪裏有人敢說?二世聽了也是一驚:局麵原來已經到了這個地步!而且,他也聽出閻樂這是在逼宮。正巧身邊還有一親信宦官沒跑,二世不禁埋怨那宦官:“您何不早告訴我,乃至於此?”
那宦官說:“臣不敢說,所以才得保全。假如早說了,早就被誅了,還能到今天?”
二世這才體會到,太集權了也有可怕的一麵,下麵的人隻敢說好話,不敢說出真相,關鍵時刻真是要老命。沒辦法,他隻得提出,要見丞相趙高說話。
閻樂不允。
二世說:“我願得一郡為王。”
回答是不行。
二世又說:“我願做萬戶侯。”
回答還是不行。
二世明白了,沉默良久,泫然淚下,說:“望稟明丞相,我願意與妻兒為黔首。”
閻樂怒斥道:“我奉丞相之命,為天下人誅足下,足下多說,還有何用?”他手一揮,士卒們一擁而上,就要動手。
秦二世知道,莫說活著,連一個時辰也挨不過去了,隻得拔劍自刎。
他做了三年昏庸的皇帝,死時才23歲。
逼死二世之後,趙高馬上做了兩件事,一是派人去和劉邦聯係,相約媾和,自己想做關中王。
劉邦在接到趙高的這個信息後,與謀臣張良商議了一下,覺得這個姿態可能有詐,不宜答應。另外,秦已經失去了對關東的控製,撐不了多久了,根本無須與之議和。於是劉邦沒有接招,而是繼續部署向鹹陽進軍。
趙高發動的政變,看來是晚了一點,要是在巨鹿大戰之前,還有能夠談判的籌碼,現在秦隻剩下本土這一小塊了,誰還肯跟你客客氣氣?
趙高辦的第二件事,是試探群臣,看有沒有可能幹脆自己來做皇帝。
但這也碰了壁。趙高在二世死後上朝,自己佩戴了大秦的國璽,可是百官誰也不向他敬拜。他走上殿去,宮殿上的構件竟然連連崩壞。趙高歎了一聲,知道是天不許、群臣不許,隻好選擇了子嬰繼承大位。
趙高說:“六國已經複立,秦地日漸縮小,稱皇帝不宜,還是稱王為好。”於是,立公子嬰為秦王。
曆史又退回到原點,但一切都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