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打敗了六國卻打不過老百姓 (2)(2 / 2)

隻在戲亭一戰,就把一路順風的周文大軍打敗。周文沒了辦法,隻好撤出關中,退到曹陽(今河南靈寶)。章邯率軍來攻,周文苦守了兩個多月,棄城退至澠池,在澠池又為章邯所敗。

不久前還是聲威赫赫的“張楚”,現在竟然孤立無援了。

這時候在北方趙地的武臣,不想再聽陳王節製,自立為趙王,封陳餘為大將軍、張耳為右丞相。陳勝大怒,一度想殺了武臣等人的家屬泄憤,但上柱國房君勸諫,不如做個順水人情,讓趙王去打章邯。

趙王武臣現在也是王了,哪裏肯再為陳王賣命?他不發兵擊章邯,轉身去攻略燕地了,派部將韓廣北攻燕地。哪曉得韓廣也學會了主子的那一套,到了燕地,就被當地豪傑擁立為燕王。

原齊國的王族田氏,這時也起兵,自立為齊王。他們不去打秦軍,反而趁火打劫,襲擊困窘中的周文。

周大將軍沒有了臉麵,自殺了。

周文軍崩潰,對秦末局勢影響甚巨,首先是田臧就是在這當口殺的吳廣,陳勝隻能默認事實,讓田臧去阻擋章邯秦軍。田臧率軍在敖倉與章邯大戰,失利,田臧本人也戰死了。

章邯穩穩當當地解了滎陽之圍。

整個局麵,陡然逆轉。

兩路西征軍完全潰散,章邯又連連進擊,打到起義軍的大本營來了。這時除了韓國,其餘五國都有了自己的王,可是各有各的算盤,誰也不來救助首義的“張楚”。

陳王身邊的重要人物上柱國房君,帶兵與章邯在陳縣城下激戰,不幸戰死。陳王又親自出城督陣,也沒用,還是敗了。

威震天下的陳王,也走投無路了,於是開始逃跑。

陳勝到了現在,完全亂了章法,逃跑的方向很奇怪。當時他的東北方有起義軍劉邦、秦嘉的地盤,可以緩衝一下。可是不知為什麼,他選擇了沒有任何基礎的東南方向。跑到汝陽(今安徽阜陽)後,才發現不對頭,又掉頭往東北跑。這一折騰,耽誤了時間,被章邯死死咬住。跑到下城父(今安徽渦陽東南),陳王的駕駛員莊賈絕望了,殺了陳勝,投降了秦軍。

一代英傑,就這麼不明不白地死了。

此時,陳王下屬還有一路西征軍毫發無損,就是宋留的那一部分。他們在占領南陽後繼續西進,準備攻武關。就在這時,傳來陳王被殺的消息,身後的南陽又被秦軍奪回。這支義軍隻好往東撤到新蔡(今屬河南),想想,沒什麼出路了,便全體投降了秦軍。

宋留被押解到鹹陽,可以想象他的下場——車裂!

陳勝雖然敗亡,但忠於他的人還是有的。他的清潔工呂臣,拉起了一支“蒼頭軍”,奪回了陳縣,把叛徒莊賈給宰了,然後會合到英布的起義軍裏去了。

陳勝失敗的原因,可以總結很多,比如賞罰失當、缺少將領、四麵用力、大本營太靠後等等,但根本一條還在於戰略失當,他心裏明白“務在入關”,打進函穀關才是關鍵,但實際上並沒有“禦駕親征”,沒有集中全力去實現這一目標,這就給了秦帝國一個喘息之機。

陳勝以900名疲憊之卒起兵,到浩蕩大軍抵近鹹陽,才三個月時間;而從戲亭之敗到最後覆滅,也才三個月時間。真可謂其興也忽,其亡也速。他的迅速失敗,跟他的個人品質有關。

賞罰不明使得部將離心,關鍵時刻沒人來救,這是一大原因。

前麵說了,武臣自立、田臧殺吳廣,陳勝給予默認;而陳勝的老友葛嬰,屢立戰功,在九江郡因為不明情況,立了襄強為楚王。後來聽說陳勝自立為楚王,葛嬰連忙殺了襄強以謝罪,但陳勝竟不能原諒,殺了葛嬰。這樣沒有標準的亂來,使眾人心寒。

此外,陳勝做了楚王後,立刻在陳縣這個小地方大建宮殿,沉湎於帝王的享樂中,具有濃厚的暴發戶心理。

過去一起幹苦力的老朋友來見,說了一些田間地頭的舊事,陳勝也不舒服。有人進讒言道:“客人愚昧無知,喜歡胡說,有損大王權威。”於是陳勝就把老朋友給殺掉了,哪還能記得自己曾說的“苟富貴,勿相忘”?就連他的嶽父,也受不了他的傲慢,離他而去。

用人方麵,陳勝也脫不出小人物暴發後的俗套,喜歡用佞臣,信任佞臣朱房、胡武,用他們來監視群臣。兩人也是一樣俗套,排斥忠直者,以權謀私。諸將不服,當然見死不救。

盡管如此,陳勝總體上還是一個偉大的人。他首開全民起義反抗暴政的先河,為後世被壓迫者提供了一個典範。一個貧苦的雇工,能在六個月內號令天下,與強大的帝國體製相對抗,顛覆了尊卑貴賤的固有體係,起碼給了他的繼任者劉邦以巨大的心理鼓舞。

就具體而言,他放的這一把火,已燃遍中原,雖然半途熄滅了,但還會有人接著放,最終燒掉阿房宮。

司馬遷說:“陳勝雖已死,其所遣王侯將相競相亡秦。”一個滅掉了六國的強大帝國,卻栽在了一個雇工的手裏,可見民心是最強大的一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