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久經戰陣,深疑其中有詐,說什麼也不肯死。偽造遺詔隻是說賜死,使者並沒有權力殺死蒙恬,隻好把他交給獄官,關押在上郡的陽周(今陝西安定北),自己回鹹陽複命去了。
此時,出巡車隊已過了九原(今內蒙包頭西),正沿著著名的“九原直道”馳回鹹陽。在臨近鹹陽時,終於得到了扶蘇已死的消息。趙高欣喜若狂:第三步也實現了!於是催促車隊加緊趕路。
等到了鹹陽附近,見留守的右丞相馮去疾率領眾人,已在郊外迎接。
這時候,時間就是政治,趙高立刻假傳聖旨,說皇上重病在身,免去一切朝儀,車隊直接回宮。
早一步回到政治中心,就是早一步奪得正統,趙高哪裏有心思再玩那套“虛擬皇帝”的花樣。一聲呼喝,車隊馬不停蹄,一股腦地擁進鹹陽宮去了。
胡亥此時誌得意滿,想到遠在北邊被囚的蒙恬,覺得他一門三代有功於秦,便也有了想寬恕的意思。可是趙高不想讓蒙恬活。
趙高對蒙氏有宿怨。當初趙高在剛進秦宮時,曾犯有大罪,秦始皇讓蒙毅治他的罪。蒙毅不敢枉法,判決趙高罪當死,並開除官職。可是秦始皇考慮到趙高辦事機敏,算個人才吧,就饒了他一命,恢複了他的官職。
這本不幹蒙毅什麼事,可是趙高卻記了仇,現下可算找到報複的機會了,於是趙高向胡亥進讒道:“先帝早就有意讓你做太子,可是蒙氏兄弟反對,所以才改立了扶蘇。今日不除去蒙氏兄弟,來日他們必為扶蘇複仇,那時恐陛下就難以安枕了。”
胡亥不會追究這讒言是真是假,凡是能威脅到他帝位的,寧可錯殺,也不能放過,於是下令緝拿在“祈禱山川”返回途中的蒙毅。將蒙毅逮捕後,就關押在代郡(治所在今河北代縣)的獄中。
先朝的重臣這樣一個個地被剪除,李斯卻不置一詞。李斯自以為扶助胡亥上台有大功,可保代代無憂;卻不想胡亥是一個連哥哥都能殺的人,還能指望他吃水不忘挖井人嗎?如果蒙氏兄弟能保下,李斯多少還能有些應援,這兩位重臣一除去,將來首當其衝的,不是李斯又是誰?
當時倒是有一位皇孫看不過去了,他勸諫叔叔胡亥道:“蒙氏是秦之大臣謀士,不可一下子就拋棄。誅殺忠臣而樹立沒有節操的人,群臣就會互不信任,將士也會離心,臣以為不可。”
這位賢明的皇孫,就是後來接了胡亥班的子嬰。
看來不光是扶蘇,就是子嬰,也都是正直之人,可惜曆史不給他們機會。
胡亥哪裏能聽這個小侄子的話,反而派禦史曲宮,到代郡去賜蒙毅死。
在代郡獄中,蒙毅作了長篇辯白,但曲禦史不想打抱不平,手起劍落,把蒙毅給砍了。
胡亥又派出使者,赴上郡再次向蒙恬宣布賜死,蒙恬也作了長篇辯詞,但使者說,自己隻是奉詔行事,不敢把蒙將軍的話上達。
蒙恬自知存活無望,仰天大呼道:“我如何得罪了老天,為何要無罪而死?”隨後吞藥自殺。
一代名將,就此隕落。這位蒙恬將軍,不僅治軍有方、威震匈奴,而且也是一個心靈手巧的人,傳說他在治軍之餘,還發明了毛筆和古箏。
蒙恬死後,“三人幫”害怕蒙恬的舊部有異動,特別派了李斯的舍人去做護軍都督,負責監視眾將。
扶蘇與蒙氏兄弟一死,秦朝等於垮了半壁江山,此後的命運,凶多吉少了。
把秦始皇的社稷以及秦族的大業推到懸崖邊上的,是趙高。
這位趙高,是不是趙國宗室派來的臥底呢?當然不是。
趙高的爺爺,確實有一點趙國宗室的血脈,不過已經很疏遠了。他爺爺在戰亂中流落到了秦國,從此這一支就留在了秦國謀生。秦國法律很嚴酷,他爸爸不小心觸犯了秦律,被閹掉了那玩意兒,送入宮中服役。
且慢——趙高的爸爸是閹人,那麼趙高從何而來?
是他媽媽生的。
趙高的母親,也是犯了罪的,被送入宮中做奴婢,屬於很低級的宮女一類。不知與哪個男人野合,生下了趙高,所以趙高真正的血統,和曹操一樣說不清楚了。
按照秦代法律,有罪被閹,後代也要被株連,所以趙高和他的兄弟從小也被閹了,留在宮中伺候。
因為出身卑賤,趙高總想出人頭地,他從小好學,也積累了一些優點,精通獄法,字也寫得好。他不但有心計,且膂力過人,算是有一點豪傑氣。
他在處理秦始皇死後的一連串事務中,心狠手辣,毫不遲疑,遠勝於書生出身的李斯。在他這裏,驗證了“實踐家遠勝於理論家”的道理。
秦族建國後560多年的基業,很快就將敗在這個奴才手裏。中國古代的宦官擅權,對後世影響最大的當屬此次。
假如秦朝不遭此劫,公子扶蘇順利接班,將來的政策肯定會改弦更張,那麼就不可能有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