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璘在國內是以蠻橫、暴躁、貪婪聞名的。初來王京,朝鮮人無不畏之如虎。李昖在青坡野為他餞行時,有一位叫李尚規的朝鮮人冒犯了陳璘。陳璘竟然下令用繩子緊勒住李尚規的脖子,在地上拽拉,把一個腦袋弄得血肉模糊,分不清鼻子和嘴巴。嚇得朝鮮人六神無主,誰也不敢上前相勸。
柳成龍直搖頭:“可惜了李舜臣的水師,又要吃敗仗了。與陳璘共事,他必然一手遮天,霸占兵權,淩暴軍士。違逆的,隻會令他火上澆油;順從的,又會讓他得寸進尺。李舜臣怎麼能不敗?”大家聽了相互歎氣,無不為李舜臣捏了一把汗。
但是,李舜臣很快就讓柳成龍刮目相看。
李舜臣不但足智多謀,縱橫海上,所向披靡,而且八麵玲瓏,精於人事。他深刻認識到,隻有和陳璘精誠合作,才能把祖國從日本人的鐵蹄下解救出來。
於是,李舜臣對這位霸道的頂頭上司,煞費心機,委曲求全,討好他,籠絡他。
陳璘未到古今島,李舜臣就叫人四處狩獵、打漁,向他供奉了世界上最鮮美的山珍海味,備了最上等的醇酒佳肴。之後,又大老遠跑到海邊去恭迎陳璘的駕臨。歡迎儀式搞得異常隆重,讓陳璘備感尊崇。陳璘一到古今島,李舜臣就擺下酒宴,大犒陳璘等明軍將領,個個喝得心服口服。這一招果然奏效,陳璘心花怒放,眉開眼笑。
李舜臣深知陳璘好大喜功,又投其所好。幾天後,日本人侵犯古今島。李舜臣出海迎擊,斬獲首級四十餘。李舜臣順水推舟,把功勞推讓給陳璘。陳璘大喜過望,知我者,李舜臣也。自然而然,對李舜臣另眼相看,待他情同手足。碰到事,就招呼李舜臣一起商議。出則與李舜臣並轎,不敢先行。兩人遂結成牢不可破的戰鬥情誼,極大凝聚了聯軍的戰鬥力,為日後戰勝日本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李舜臣又竭力調和聯軍之間的矛盾,使得聯軍渾然一體,上下同心。讓陳璘對李舜臣倍加推崇,在給李昖的書信中大讚他有“經天緯地之才,補天浴日之功”,甚至還動起了歪主意,想把李舜臣挖到明朝去當官。
第二次東征,陳璘的水師有一萬三千餘人,戰艦四五百艘,白天在朝鮮忠清、全羅道各海口巡邏;夜裏在海上巡警,燈火相望。
陳璘原帶的陸兵五千,水兵三千,專管海上防倭。麾下又有一大批海上蛟龍,如副總兵陳蠶、鄧子龍,遊擊馬文煥、李全、張良相等。自陳璘入朝之後,明軍戰船神出鬼沒,在海上往來不絕。嚇得日本人老老實實待在港灣內,氣也不敢喘,海麵上的日本戰船也日漸稀少。日本戰船在海上橫衝直撞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
為此,陳璘感到很失意:“我本來是專管水路的,但是倭子躲匿在山城裏縮頭不出,讓我等英雄無用武之地。我等要養精蓄銳,時機一到,立刻出戰。”於是下令水師在海上展開大練兵運動,全羅道加德島、巨濟島、古今諸島,忠清道九龍島,甚至朝鮮半島南部海麵,全成了明朝水師的天下。
一接到戰鬥的命令,陳璘興致高漲,令李舜臣為先鋒,由瓦頭貓島,揚帆擊鼓而來,停泊在曳橋前洋。朝鮮戰船以黑色三生繩做帆篷,掛滿了形形色色的旗幟,在蔚藍色的天空中迎風飄揚,異常壯觀。日本人見了為之泄氣,不敢出戰。
九月二十一日,水陸協同作戰打響。陳璘率領大批戰船,浩浩蕩蕩開近順天外港。一聲令下,船上火炮轟轟亂鳴,讓日本人心驚肉跳。劉給廷則趁機讓朝鮮兵運輸木石,在順天城外安營紮寨,準備長久圍困。
看到聯軍來攻,小西行長下令城頭大張旗幟,炮樓林立,女牆上又置有短寨,裏邊擺放草人,以躲擋明軍箭、銃。傍晚時,小西行長派了一小隊人馬衝出西門。一個明軍騎兵在大炮的掩護下,單槍匹馬,直衝過去,變戲法般地從日本人手中奪過戰旗。日本人驚愕不已,慌忙逃避入城。
夜幕降臨,明軍每人手持三把五叉大火炬,夜空通亮,鑼鼓大敲,炮火齊發,又搖旗呐喊,擺出攻城陣勢。小西行長也不甘示弱,下令發炮。
雙方大鬧了一夜。翌日,陳璘水師逼近順天北船滄。陳璘派遊擊季金出入挑戰,不料戰船擱淺,岸上的日本人亂發銃炮。小西行長見機讓二十餘艘船直撲過去,日本人紛紛跳水,圍抱季金戰船。季金鳴鼓,發力應戰,沒多久,水麵上就浮上來十餘具日軍屍體。